宝盈长盛体育
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军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困难

时间:2023-02-13 作者:老师 来源:网络 点击量:

军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困难

随着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不断深入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是在机械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自主性、跨越性特征,也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比如统与分、快与慢、建与用,等等。要处理好这些矛盾,必须在辩证统一中去理解、把握和筹划信息化建设。坚持“上下结合”,把搞好顶层设计和充分挖掘部队积极性统一起来军队信息化建设,涉及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教育训练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非常有必要搞好顶层设计,以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和互不兼容。同时,信息化建设也是一项具体任务,需集广大官兵之智、聚集广大官兵之力去具体实践和落实。再则,各部队的现状、担负的作战任务及所处的作战环境也不尽相同。这些情况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不可千篇一律,套用一种模式,上层应适度的“放”,使各部队在联系实际中寻找自身的坐标,探索自身的建设。因此,如何搞好上下结合,避免“统”得太死或“放”得太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战略性课题。达此目的,笔者以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建立上下结合、军地结合、指技结合的决策机构。在确保信息化建设决策层的权威性、能够统筹和领导全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要吸收部分部队领导和军地有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参加,使决策群体既掌握大政方针,又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既明白技术问题,又精通战术问题;既善于进行宏观筹划,又能进行技术指导,从而使信息化建设决策实现权威性、科学性和群众性的统一。把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和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目前,关于该不该、能不能搞信息化的问题,部队官兵的认识还不够一致,思想还不够统一。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信息化建设“神秘化”,认为搞信息化建设没有条件、高不可攀;另一种是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化”,认为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加把力,鼓鼓劲,便可手到擒来。孰不知,信息化建设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不好,协调不够,不仅会事倍功半,弄不好还会偏离目标和方向。比如,20世纪90年代,美军已拥有250个财务系统,300多个物资管理系统,688个情报系统,以及数以千计的指挥控制系统,但这些各自独立的系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前很快过时,结果造成了巨大浪费。鉴此,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使广大官兵认清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所在,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并注重将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有计划、有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快稳结合”,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与跨越式快速发展统一起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规律,由易向难、由低到高、由简向繁,循序渐进、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但是,稳步推进并不意味着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或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要看到我军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而且是在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惟有选择跨越式发展,才能适应时代潮流而不落伍,把握主动而成为领先者。这样,如何正确处理稳步推进与跨越发展的关系问题,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须。为此: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强化信息素养,为跨越式发展打牢“智力基础”。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以人的思维的彻底解放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前提。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引进或从市场中直接购买的方式而迅速实现跨越,而人的素质却不能直接引进和购买,必须实打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工作。二是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注重整合各种军事资源,尽可能谋求高点起步、快速发展。物质运动规律告诉我们,某一运动事物抵达终极目标的速度,受制于起始状态。起点高,“后发者”往往可以“先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军事强国经过一番漫长而艰苦的积累发展后,才把军事航空工业从螺旋桨时代带入了喷气时代,而新中国空军直接获取苏联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先进武器装备成果,一步跨入喷气时代。因此,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注重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原理、新成果、新方法来改造军事系统,提高建设的起点和水平。三是要突出建设重点,以指挥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等为突破口,带动整体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以点上的成功做法,带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是我们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具有较强的风险性,而且我军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不足,因而不可能马上和全面铺开。要突出指挥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和难点,着力构建三军一体、信息共享的C4ISR系统,以点上的突破带动其它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坚持“军地结合”,把依靠军事系统力量与发挥地方优势统一起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扩散性和通用性。这就意味着,市场上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军队就不必要“从头再来”,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对此,美军就极力主张要加大利用民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以此提供网络中心战所需要的、安全可靠的“即插即用”的基础设施。而事实亦证明,美军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分借助了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因此,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军地结合”,把依靠军事系统力量与发挥地方优势统一起来。当前,应尽可能地将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体系之中,走开放式发展之路。要依托地方信息产业,充分发挥地方科技资源雄厚的优势,着力搞好军地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和系统整合;要大力改革军事教育,建立与国民教育接轨的军地联合办学模式,加强与地方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互动架构,并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军地教学资源;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多地将地方电子、信息、通信、邮电等部门的科技人才充实到部队,优化人才结构,为进行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坚持“建用结合”,把成果创新与转化成战斗力统一起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因此,必须把信息化建设成果创新与转化成战斗力统一起来,不搞华而不实的“盆景 ”,否则,就会陷入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的“怪圈”。提高信息力量资源的深度利用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因信息 “贫富”差距巨大而出现了“数字鸿沟”。这种“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还体现在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上。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军队装备使用的电脑及网络虽不落后,但是配套软件尤其是作为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库建设明显滞后,军兵种横向兼容性差,信息共享能力低,出现了许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致使许多高性能的计算机,无法进一步向战备、训练、管理等应用性领域拓展,信息力量资源的深度利用率远远不够。相反,信息化程度极高的美军虽不拥有最为先进的信息化硬件,但确有大中型数据库3000多个,相当于整个欧洲和日本的总和,今后还将以每年增加1000多个服务器的速度增长。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提高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率,在搞好软件的研发、兼容性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有效转化。信息化建设成果,只有及时被运用到军队建设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我军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原有的机制又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此,要尽快建立起能够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的机制,对于代表先进战斗力发展方向、符合军事需求、适应战场环境的创新成果,给予必要的政策、人才、经费和物力支持,确保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为部队的战斗力。注重在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信息化建设成果,符不符合时代要求,符不符合作战需要,不能仅通过从理论至理论的方式进行,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来检验。当前,要抓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军事斗争准备的效果,提高遏制和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来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性能和质量、拾遗补漏、校正偏差,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远近结合”,把长远目标与现实需要统一起来我军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在于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推动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大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确保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因此,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持之以恒、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要看到,在对长期目标的追求中,还有许多短期的、现实的目标和需求要满足,也就是要具备随时随地都能“拉得出”、“上得去 ”、“打得赢”的现实作战能力,这就要求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既考虑近忧,又不忘远虑;即重视抓好军队正常建设,使部队保持相对稳定,训练有素,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能随时对付近期可能发生的军事威胁,又从长计议,针对远期可能出现的重大威胁,积极推进新军事变革和军队信息化建设。达此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定近期和远期军事发展规划,并对这些规划定期进行审查修订,让其滚动发展,使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变革都有明确的方向。比如,美国不仅制定了中近期军事计划,如每个财政年度的《国防报告》和滚动拟定的《五年防务计划》,还推出了远期军事发展规划,如《2010年联合构想》和《2020年联合构想》。其他国家亦是如此,如:俄军制定了《2001~2010年国家发展武器装备与特种技术纲要》和旨在建立“天军”的《2001~2010年国家航天计划》;日本内阁通过了为期15~20年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印度国防部推出了《国防建设10年规划》和《1995~2015年国防建设规划》。这些国防与军队长远发展规划有3个共同点:其一是时间跨度长,一般都在10年以上,甚至2 0~30年;其二是“滚动制定”,每隔几年就制定一次,把规划不断推向未来;其三是全军建设规划与军种建设规划相衔接。

我军在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坚持以清晰的思路统筹军队建设信息化转型。要跻身于世界新军事世界的潮头,就必须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大思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重点,普及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观念,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用整体转型的思路统筹军队信息化建设。

必须保持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军队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世界军事变革的竞争性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扩展资料:

1,坚持以清晰的思路统筹军队建设信息化转型。要跻身于世界新军事世界的潮头,就必须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大思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重点,普及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观念,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用整体转型的思路统筹军队信息化建设。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就是要立足我们的实际,借鉴外军的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坚持高层次谋划和高起点建设,切实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拿出成果。

另一方面要开拓创新。信息化建设是一场科学革命,是多领域高新技术集成的创新活动,必须坚持以思想观念的解放为先导,冲破束缚,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手段指导建设实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队信息化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xxxx年,xxxx县档案局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我馆的实际,始终把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适时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数据库建设、档案网站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宝盈长盛体育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县档案局成立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xxxx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协调、规划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xxxx年,我局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华考范文网)今年我局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近20万元,添置服务器、网络版软件、计算机、数码照相机、复印机等相关数码设备,极大的改善了我局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促进了我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在全县各镇区(街道)及县直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局针对各单位财力条件的不同,提出财力许可的单位一次性投入到位,财力条件有限的单位,先添置部分先行设备,并采用逐年分步添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xxxx年底,县直各单位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计算机普及率达到98%以上,镇区档案室达90%,其它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为我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分步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初具规模

档案目录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基础工作,也是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的必备条件。我们优先突出服务重点,为了使老百姓能及时享受到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我局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把馆藏的民生档案目录先行数字化录入。截止xxxx年底,已录入馆藏档案目录案卷级52536条、文件级812456条,大大方便了我县人民群众的查找利用,也为我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今年我局投入16万元资金,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馆藏部分利用率较高的纸质档案及珍贵档案进行数字化加要,截止xxxx年11月份,共全文扫描档案368322页,为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打下了基础。为了实现档案馆、档案室在业务上相互衔接,便于机读档案目录和电子档案的移交,我局向财政局等档案工作硬件设施较好150多家单位推广使用了档案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快步伐,推进档案信息网站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建设

xxxx年,我县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网站版面内容进行增加,目前我局档案信息网站分别整合了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现行文件查询及档案馆馆藏档案查询三个利用版块,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档案信息网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五、加强培训,提升档案人员综合素质

我局历来重视对档案业务人员的的培训工作。xxxx年我局积极开展省、市、县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知识培训共3次,定期对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并针对新形势、提出新要求,要求各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需持双证(《档案工作资格证书》和《江苏省计算机能力二级证书》)上岗,努力把我县档案队伍建设成既会档案管理、又会计算机操作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回顾xxxx年我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服务手段等与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有待不断增强。今后,我局将不断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开放档案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让更多的馆藏档案信息通过网上快速查询,更好服务社会大众。

20xx年,栖霞区档案局适应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依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5~2010年)》、《南京市档案信息化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主线、以省市要求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内,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逐步实现重要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和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档案信息工作法制化,努力构建栖霞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多元体系。

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

宝盈长盛体育

栖霞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从启动开始,便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2002年新馆建设工程中,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同步开展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配备设施、预留条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更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投入资金160余万元,用于区档案馆软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为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同时,区政府信息中心辟出专门IP地址,用于区档案信息系统内部局域网敷设。成立了栖霞区声像档案管理中心,区委副书记亲自担任中心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以及分管副区长担任中心副主任,足见区委、区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面向全区各街道、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转发了区档案局(馆)拟定的《南京市栖霞区档案信息化实施意见》,为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全区70多家机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做到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场所到位,实现自身档案室与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达标。

二、购置设施、搭建网络,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正逐步被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电子化办公模式所取代,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栖霞区档案局着重从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目前共购置服务器3台、计算机43台、投影仪1台、交换机1台、显示屏1台、触摸屏1台、刻录机3台、扫描仪2台、打印机4台、复印机2台、计算机自动控制温湿度记录设备1套,以及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录音机等多种硬件设施,极大方便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全区70多家机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也配套购置计算机100余台,栖霞区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达100%。

2、强化软件设施建设,搭建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栖霞区档案局借创建江苏省特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国家二级馆的有利契机,先后投入经费160多万元,为档案局(馆)设立独立门户网站、搭建文档一体化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构建全区档案信息系统局域网。全区各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同步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并通过专有网络与区档案馆通联,实现档案录入和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

三、需求出发、稳步前进,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栖霞区档案馆建馆以来,已累计入藏各类档案103个全宗97万条。馆藏资源的不断增加与丰富,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丰富化、全面化和差异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出多途径、多样化的特点。为适应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栖霞区档案局打破旧有的条块结合体系,一切从需求出发,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复合动态模式。

1、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先导,完备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将为未来的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提供优良的元知识元与元网络节点,是优良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必备条件。基于此,栖霞区档案馆完成馆藏的103个全宗的97万条案卷目录和文件级目录的数据录入,实现全馆文件目录100%数字化。同时,建立目录中心,做到各单位档案室档案文件定期进馆、目录实时入库,实现数据库动态管理,基本完成文件级目录库建设。

2、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栖霞区档案局长期聘用6名人员,配备高速扫描仪2台、服务器3台、计算机43台以及相应的存储设备,组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线,专门负责馆藏档案以及全区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本着从需求出发的宗旨,首先开展对查档利用率最高的、关系民生的档案资源全文数字化工作。2009年,完成区委办、区政府办等26个全宗的文书档案、招工档案、干部任免档案等合计97万页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并通过全区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检索与查阅的网络化。

四、依托平台、协调发展,着力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在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中,栖霞区档案局(馆)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努力开创档案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之路。从宏观上,栖霞区档案局(馆)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变革,树立前端控制、知识化管理与集成管理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致力于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管理一体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立体档案资源管理系统。目前,栖霞区档案局(馆)的主要是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构,尽量获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并将档案资源建设纳入全区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保证信息资源共享。最终,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主动沟通,促进协调发展。

1、搭建文档一体化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栖霞区档案局(馆)开通网上“现行文件利用中心”,通过定期收集区机关各部门可公开的政务文件,建成动态文件数据库,在网络上尝试提供现行文件分类检索查询服务。与软件合作开发“栖霞区文档一体化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利用自动采集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与区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对接,实现区电子公文网入网单位网内收文、发文自动记录、自动分类、自动归档,初步建构起基于栖霞区电子政务平台的电子文件中心。

2、建立栖霞区声像档案管理中心,创新声像档案管理模式。包括照片、录音、录像在内的声像档案的收集、储存与利用,一直是档案资源管理中的一块软肋。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声像档案的利用越来越频繁,如何更好的保存旧有的照片档案,并整合包括栖霞区有线电视台、《栖霞简报》在内的区内新闻媒体及各街道、部门产生的数量愈发庞大的声像档案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社会效用,成为栖霞区档案局(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又一个工作的重点。在栖霞区档案局(馆)的积极推动下,栖霞区委、区政府成立栖霞区声像档案管理中心,为声像档案资料的收集齐全、完整归档提供了组织保证。管理中心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区四大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级机关工委、区文化局等部门以及区属各街道工委参与,区档案局具体负责。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共收集、整理、数字化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区视察、考察的各类照片以及反映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工业、农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照片1万余张,以及从区有线电视台收集历年节目影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系统”与“音频、视频档案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

3、开通栖霞区档案门户网,拓展档案信息化服务新渠道。栖霞区档案局开通自己的门户网站──栖霞档案网.网站基于JS技术搭建,使用智能化后台管理系统,做到操作简便、权责明确、内容丰富,既适应政府机关工作又符合群众浏览查询需要。网站设置14大板块,内容囊括局(馆)介绍、政务公开、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查询、政策法规、业务指导、工作动态、网上展厅、栖霞区大事记、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分布的广泛性、开放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在网上公布馆藏指南和检索目录,定期进行特色档案信息发布等,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个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新渠道。目前网站上载开放档案目录4000多条,访问人数与日俱增,初步显现档案门户网站社会效益。

五、践行标准、制定规范,尝试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栖霞区自档案信息化建设启动伊始,栖霞区档案局(馆)便十分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方面认真学习、领悟我国已经颁布的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并努力践行这些标准;另一方面依据具体实践经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评价并修订现有的标准,逐步建立适应栖霞区自身特点的标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南京市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栖霞区的实际情况,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栖霞区档案局(馆)制定了《栖霞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从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利用等环节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出具体要求。依据“办法”,全区近70家单位的档案室实现现行文件实施入库,每个季度向区档案馆报送一次声像档案,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六、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栖霞区档案局在全区档案人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大了对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及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力度,为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一是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班和档案信息化培训班,经培训绝大多数人都通过了公务员计算机应用技能考试,掌握了档案信息化基础知识,大部分档案人员都能够独立开展文档一体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基本维护工作;二是积极组织部分从事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参加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举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协同办公系统培训及信息安全培训等;三是定期对本区档案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电子邮件使用、电子文档管理、档案管理系统操作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栖霞区档案局还安排人员定期到各个部门进行信息化指导,遇到有关信息化方面的疑问,始终做到有求必应、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经过努力,全区档案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七、严格纪律、落实规定,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档案信息安全涉及档案信息不稳定性、档案信息内容服务安全、档案信息数据系统安全、知识产权以及涉密档案安全保密等方面内容。栖霞区档案局(馆)切实落实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所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1、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局(馆)24小时实时监控;加强对档案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监管,每台计算机实行定人定岗制度,其他人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使用,微机房工作人员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光盘、磁盘上机使用,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档案馆的内部局域网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与外网分别运行在两台服务器上,并在外网上加了硬件防火墙,外网主要运行档案门户网站,内网主要运行馆内的0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并与政务网相连;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等管理,使用网络行为控制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2、深入贯彻《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栖霞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制作及档案全文数字化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杜绝档案资料外泄情况的发生。建成后的“栖霞档案管理系统”设置严格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加密存储等安全保密措施。同时,栖霞区档案局还制定《栖霞区档案局保密制度》、《栖霞区档案局微机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全局人员提高保密意识,严格按照保密制度执行,切实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提高防范高技术窃密的能力。外网信息发布方面,实行定人定责,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非开放的档案信息一律不上外网,上网的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要经过严格的划控和鉴定,确保所有上网信息安全,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

八、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急需专业的网络、数据库维护人员和专业计算机操作人员,目前档案局人员结构老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急需专业人员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还不十分明确,资源共建与共享意识不强,缺乏宏观规划和管理,局限于档案库收藏资料、贮存档案的一般性水平。

3、档案门户网站建设还处在低层次的起步阶段。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档案网站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是流于形式,公布的内容还不能体现档案工作的特色,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网站查阅利用档案信息的需要。

2xxx年栖霞区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工作在省、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发挥了较好服务功能,产生了一定社会效应,但同时也深刻体悟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广大档案利用者对数字档案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在新的起点上,栖霞区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通过有效履行服务职责来完善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社会环境,并从社会中获取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强化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数据的安全,进一步整体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唯有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全新的多元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推动栖霞档案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军队信息化建设如何发展?

  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持续发展的当今世界,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加快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军队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统筹兼顾的驾驭能力,要以宏观的视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规划信息建设。一方面要着眼于把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努力形成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
  1、军队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吸纳和利用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积极主动地谋求新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加强军队科技人才的培养;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和经验,为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服务;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利用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军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利用改革中的先进观念,促进军队建设更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
  2、坚持以清晰的思路统筹军队建设信息化转型。要跻身于世界新军事世界的潮头,就必须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大思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重点,普及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观念,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用整体转型的思路统筹军队信息化建设。
  3、必须努力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效应。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并非完全是大炮与燃油的关系,特别在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国民经济的建设。随着国防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防投入与科技、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断增加。只要能够建立起军民结合、利军利民的建设,注重军事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必将取得维护国家安全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
  4、必须保持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军队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世界军事变革的竞争性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5、正确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要深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周密制定远、中、近期相衔接的规划计划,保证军队建设的连贯性,避免各个发展阶段脱节,要加强技术储备与人才储备,不断完善军队信息化建设高效运行机制,为军队转型提供源源不断地后备力量,努力形成以当前建设促进长远发展,以长远发展统领当前建设的良性循环态势。

标签

本文网址:/cgal/10230.html

相关资讯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