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长盛体育
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

时间:2023-02-14 作者:老师 来源:网络 点击量:

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

马俊秀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也应紧跟发展的进程,否则其服务质量就会直接影响着地质工作的进程。石油地质档案资料是各类石油地质工作、勘察开发活动形成的宝贵成果,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保障。本文对基层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构想与对策。

关键词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 信息化建设 保障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也应紧跟发展的进程,否则其服务质量就会直接影响着地质工作的进程。在石油企事业单位里,地质档案室、地质资料室,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实物和成果地质资料。石油地质档案资料是各类石油地质工作、勘察开发活动形成的宝贵成果,是完成原油生产任务的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充分的地质资料,地质人员才能设计出最准的井位,制订最有效的措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分析基层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对一线地质人员的工作中需要的地质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基层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提出构想和对策,以强化基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

1 基层石油地质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与特征

1.1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的保管条件、基础工作现状

大型的石油地质资料档案室都在基地,前线距离基地相对比较远,有些前线单位,坐车都需要两三个小时。前线地质工作人员是开展地质工作的主体,他们去基地档案室借阅资料几乎很少,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基层地质人员所能接触到的地质档案资料主要是基层档案室、地质资料室、各生产科室。前线档案室与资料室所存的地质资料之间有交叉。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室的老井和开发初期的资料存的比较多;后期开发的,资料室存的比较齐全,各个生产科室还存有部分地质资料,比如射孔数据、开发方案、各种剖面图等。

1.2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的使用现状

石油地质工作是在反复中进行的。一份地质资料会被长期使用,基层档案室管理比较严,定期都要催还,使用起来会非常受限制。地质资料室管理人员大部分兼职,没有严格手续,人员可以随意出入,资料存放比较混乱,整理不规范,有资料丢失现象。前线地质工作人员为了一项工作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搜集这些资料,经常会出现地质资料不够用的现象。来基层档案室查阅地质资料,没有也是常有的现象,试油资料这几年的空缺就比较多。

1.3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现状

2008 年国家搞地质资料清查时,所有的地质资料已经全部实现了条目数字化,但是地质资料里的文字内容、表格、图纸并未实现数字化。在这之后,档案室继续对后来新产生的地质资料继续进行条目数字化,并在数字化档案系统建立了油气勘探开发库,地质人员通过档案系统能够检索档案室存的所有条目信息。地质资料室此后基本中断了条目著录,无人监管,条目没有真正挂接的平台,还只是在科室的机子里以Excel 表格的形式存放着,存在着不稳定的安全隐患。虽然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查阅的时间,真正的地质工作依旧还在使用着原始的图纸。

1.4 石油地质资料的系统开发利用现状

经调查,基层地质人员几乎不知道国家地质资料系统、中石化的地质资料系统,中原油田档案管理处的数字化系统虽然都给他们建立了用户,也是在档案人员的提醒下才去用,没有上网查询的意识。基层地质人员的观念还基本停留在亲自找资料的状态,利用率很高的是各基层地质单位自行开发的地质系统,他们是按照工作需要自行设计,功能也比较单一,工作时基本处于半自动化的状态。单井综合曲线通过一个软件画,测井通知单通过 Excel 表出,出地质方案通过 word 制订,还有自己开发的日报系统、数据查询系统等,各种系统,各行其用。没有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完整的、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地质系统与石油地质工作统一配套。

1.5 石油地质资料的编研现状

石油地质档案资料数据的综合研究、挖掘开发工作基本上未开展。基层档案室地质档案的编研工作几乎就是空白。

宝盈长盛体育

1.6 石油地质资料的服务现状

基础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程度比较低,对基层地质人员的需求调研较少,对服务计划和服务反馈机制建设不到位。

2 基层石油地质资料的实际需求

2.1 石油地质资料实际需求量很大

设计一口新井位,需要周边十几口井位的组合图、成果表等相关资料做对比分析;上一项措施,要对这口井的套管数据、固井质量、完井报告等进行分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地质资料做基础工作。

2.2 石油地质资料实际需求的面很广

针对一口井的措施,需要这口井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试油资料、化验资料等全面了解这口井的所有情况,对地质资料的类别需求也很全。

2.3 石油地质资料实际需求的内容很细

成果表上的小层有的有几十个;井斜水平投影图的井斜数据有一二百条数据;试油资料也要分出很多小层,基层需求的地质资料也是非常的细致。

2.4 石油地质资料实际需求的深度很深

通过地震图研究地下构造;通过组合图作地层对比,基层地质人员对地质资料的要求也是非常深入的。

2.5 石油地质资料需要原始地质资料内容的数字化

地质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原始图纸、表格、各种成果的数字化内容,可以随时从实际工作出发,需要大量信息时可以短时间通过网络平台获得。

2.6 石油地质工作的过程需要数字化

比较简单的,如测井单、方案的发放,不再需要人工跑腿;相对复杂的,如设计井位的各种剖面图,完全脱离手工和半自动化的状态,全方位的三维的剖面图都能随意从电脑做出,并打印出来。在电脑上任意模拟设定井位,显示所打层位的效果,选出最佳井位。

2.7 石油地质人员需要切实有用的地质编研成果

比如井位坐标汇编,把历年来同一区块所打的所有的井进行汇编,做好地质基础汇编工作,为科研项目、地质生产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宝盈长盛体育

3 基层石油地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构想与对策

3.1 建立基层石油地质资料的集群化信息化平台

在基层石油地质人员所工作的范围里实行集群化、数字化,使资源共享成为切实可行的事情。一个地区从开发到现在,石油地质工作是由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所产生的大量石油地质资料也是由各个单位产生的。我们所在的采油厂大的区块有六个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这个区块有关的地质资料应该在本区域集群化,这样地质资料才能最充分地发挥作用。

3.1.1 本区域所有的井必须集全

因为单位的改制,有的单位曾经在不同阶段归属不同的单位,地质资料也会分别在不同的档案室,应及时移交。只要是开发过的井,不管是否被利用,必须保证齐全。我们所在的区域迄今为止有1061口井,早期的探井就有未被开发的,没有保留资料,地质人员就只有望井兴叹了。

3.1.2 一口井成果资料必须集全

每一口井的工作过程都不尽相同,早期的探井一般都有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综合录井图、油井交接书、套管记录、井斜水平投影图、固井质量图、试油小结、试油日志、水分析报告,后期的开发井就很多,尤其是测井资料类型就更多了。

3.1.3 一口井的井史必须集全

一口井钻井的全部过程,有基础数据(开、完钻时间;井深、位移、层位等)、钻时、泥浆、事故报表、总结等应该集全。

3.1.4 地质资料文字、图纸、表格数字化

把齐全所有的井按照井号,所有的地质成果资料、所有的工作过程都真正数字化,才能不让地质人员花费时间去寻找各种资料,把精力和时间全部都用在分析生产上。

3.1.5 做好最充分的编研资料

按照石油地质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编研工作,满足基层地质人员工作中的各种需求,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3.2 基层石油地质档案资料工作过程信息化管理的构想

3.2.1 在基层范围内建立与石油地质工作配套的数字化系统

把原有的各个同类基层单位开发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比较实用的小型石油地质系统像穿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在基层范围内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石油地质档案资料系统。

3.2.2 在地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建立不同用途的专题数据库,实现个性化服务

对地质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建立专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可以进行专题分析,比如采油日报数据库、井斜数据库、作业总结数据库、综合资料数据库、储量数据库。

3.2.3 利用现代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石油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

开展综合分析研究,提高对以往石油地质工作的研究水平,盘活各类石油地质资料,大幅度提高地质资料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为油田发展提供广泛的服务,为企业经济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3.2.4 石油地质工作过程数字化

石油地质工作类别很多,工作的阶段也很多,工作过程也很细化。采油厂的工作过程包括设计井位、出地质方案、发测井通知单、做综合曲线等,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应该使得地质方案的数字化、地质测井通知单的数字化、综合曲线图的数字化、地层对比的数字化,使一线地质工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数字化的原文,利用数字化的工作过程;可以使工作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从看资料、画剖面图、分析地层和周围区块井分析都实现数字化,石油地质工作才真正乘上网络高速通道飞速前进。

3.3 建立基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与加强质量监管

3.3.1 建立基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

在一线地质人员的范围逐步建立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完善不同层次需求的地质资料服务查询系统,同时要搭建与一线地质人员的沟通桥梁,了解需求,征集意见,通过调研,针对各类石油地质人员的需求,形成具有个性化需求的使用界面。积极开发和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拓宽服务渠道。

3.3.2 建立必要的部门,对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进行质量监督

这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补充维护的过程。通过从源头到地质档案的汇集,到工作的全过程,以及到形成新的地质档案,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基层地质工作更加高效准确。由领导部门和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专家统一协调指挥信息化工作,搞好基层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大信息化力度,并使石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发展有序。

在石油地质档案资料管理中,依据基层地质档案存在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完善石油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实现统一规范的地质资料数据,搭建现代化的存储、管理软件和硬件支撑环境,推进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通过网络,为石油地质主业的工作搭建一个完善的平台。

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什么?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档案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形式包括馆藏档案目录中心数据库建设、各种数字化档案全文及专门数据库建设。
  3、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档案信息的管理、档案信息的利用、档案信息的安全等方面,它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集中体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
  4、标准规范建设。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的过程。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规则”,对于确保计算机管理的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的安全、畅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它不仅需要档案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建设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蓬勃开展,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这个问题便提上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就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技术,对室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运用的工作工程。基层档案是同级国家档案馆的“基石”,基层档案的数字化又是同级国家档案馆数字化的“基础”。通过基层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实践证明 ,这项工作既能有效保护纸质档案原件,又能为利用者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查档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一、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硬件、软件要求
  (一)硬件要求。主要包括:用于对室藏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专门办公场地;用于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用于各类用户访问的终端设备、身份证读取器、打印机、复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用于纸质、照片等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用于数据备份和归档移交的光盘刻录机、磁带机等,确保数字档案的大量储存、查询、利用。
  (二)软件要求。选购或根据自身情况开发与硬件配套的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主流操作系统;选择与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实际标准相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配套的扫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衔接。
  (三)数字化标准要求。依据国家档案局DA/T 46 -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7 -2009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和DA/T48 -2009 《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等相关标准进行科学化的整理加工和管理。
  二、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所在部门的做法和对同级单位的了解,目前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主要是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来进行的,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基层单位建设数字档案室,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内部机构之间的协作、经费的保障、数字信息技术的采用、相关专业人才的配备、安全保密保管等具体问题。因而,基层单位在建设数字档案室这个问题上,多数单位尤其是领导认为建设数字档案室不重要,是多此一举,只要保管保护好纸质档案就行了,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相当多的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因为自身年龄较大、对现代信息技术不甚了解等原因,积极性不高,认为是多余的,满足于传统的做法。
  (二)经费成为拦路虎。基层单位在建设数字档案室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费有限,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资源投向更重要的方面,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硬件投入的资金不足,致使基层档案数字化工作起步艰难。
  (三)相关人才缺乏。在基层档案部门, 面对相对有限的档案室藏、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管用、好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使得很多基层的档案工作人员不愿主动放弃传统的工作模式去探索数字化的工作方式,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也远赶不上数字档案室的建设速度。已开展数字化的基层档案室的档案工作也还停留在摸索阶段,掌握使用的只是简单的查询、登记、统计等技能,档案数字化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安全、质量有隐患。目前,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普遍做法是业务委托外包,这种方式简便省事。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尤其是安全隐患应引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高度重视。以外包为例,基层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或招标形式与数字化加工企业签订档案数字化加工合同,虽然在委托加工的过程中会签订严格的安全、保密、质量协议,但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隐患并未就此消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化加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同、流动性大带来的隐忧;二是基层业主单位对数字化加工监管不到位的隐忧;三是数字化工作企业和从业人员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存在着重数量,数字化质量不高的隐忧。
  (五)软件配套不完善。目前,在数字化加工工作中,基层部门感到比较困惑的是没有一套统一的软件,存在着选择性的纠结,担心将来数字化成果无法和同级国家档案馆对接的问题。希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及时提供统一可行的软件。
  三、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对策
  (一)从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协同机制。一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单位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基层单位要建立档案机构、信息技术中心、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以部门协作来弥补档案机构人才的不足。三是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对相应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鼓励他们更新知识结构,与新形势下的数字化档案工作相适应,或引进人才为数字档案室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明确职责,规范制度,加强外包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并完善档案出入库、档案交接、外包人员出入等数字化加工现场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出入库表单、工作量表单等,强化工作职责,优化工作环境。在与委托外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之外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如在数字化加工场所安装摄像头、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等,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
  (三)积极争取加大经费投入。档案工作人员要大力宣传档案对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争取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倾斜和经费的投入。同时优先开展利用率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的数字化,从小规模到大规模,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数字化档案室建设。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加工安全和质量的监控。一是做好案卷质量的检查工作,如案卷题名的拟写是否规范,记录案卷详细信息的档号、起止日期、页码、卷内文件的件数是否准确,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正,为后期的录入做好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二是把好档案信息著录的质量关,一方面要保证标准化作业,避免录入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要落实专人对照原始文件对录入的档案目录数据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保证录入数据与原始档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作者单位 朱妍霖:四川省武都水利集团有限责任 王琳:绵阳市档案局)

如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然而,随着档案存放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如何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呢?笔者认为,必须从配备统一的管理设备、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这三个方面着手。一、配备统一的管理设备实现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全覆盖。要为机关档案发展提供快、准、全的档案信息,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利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档案自动编目和检索、档案自动全文存储与检索、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计算机辅助立卷、档案自动标引,以及文档一体化管理等。因此,只有实现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计算机全面覆盖,才能为机关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采用高容量的存储载体。随着机关档案数量的增加,档案部门面临着沉重的库房压力,以及档案自然老化和人为损害的难题,这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档案存储载体。利用计算机的磁盘存储系统和光盘存储系统,特别是光盘存储系统,可以解决档案信息存储难的问题。采用高容量的存储载体不但可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二、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明晰相关责任,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有关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相关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搞一套,自成体系,那么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三、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时代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为尽快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政府部门应有计划地对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创造必要的条件,让档案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档案发展趋势和现代科技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什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日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档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强调推动档案开放与利用,将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由三十年缩短为二十五年,并进一步要求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其实就是把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传统档案管理中,比如有“规档云”这类系统就是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标签

本文网址:/cgal/10350.html

相关资讯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