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长盛体育
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单位人事档案整理(人员档案整理)

时间:2023-03-08 作者:中博奥 来源:网络 点击量:

  人事档案怎么整理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宝盈长盛体育

  一、人事档案怎么整理

  一般公司的人事档案分为干部人事档案和职工人事档案,那么怎样整理出易查询、易管理的的人事档案,下面我们做简单介绍。

  二、步骤

  1、首先,准备整理档案的工具和材料,工具如图,材料主要有履历材料、教育培训情况、工作经历材料、奖惩材料。具体材料,各个公司要求不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2、审核要入档的材料,并按如下流程整理材料

  3、第三步,将要入档的材料规整好,编上页码,然后靠右打孔。如果材料右边有文字可用空白纸为他粘上边,再打孔。

  4、第四步,装入档案盒。将要入档的材料用分类角分类,并按照不同的类别规整转入档案盒。

  5、第五步,为档案材料建立目录。目录可分大类和小类,并写好每份材料的页码。

  6、档案要定期增加材料。如每年的绩效考核记录、奖惩记录、教育培训情况等等。

  7、档案要存入独立且安全性好的房间,并委派专人管理。

  三、资料整理

  1、第一步,确定文件档案的分类

  大面上划分为两块,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日常文件档案记录一类,员工档案一类。

  日常文件根据每月的使用情况和职能划分,分为两级,在实际操作中,要第二级文件要按照后勤和车间进行分开保存。

  分开的原因在于:车间人员流动大,离职人员资料更新较快;同样的,面试时以群面居多,面试资料无法细分到人。

  如果之后有新的类型文件,则根据已有的条目划分为一级或者二级。

  2、第二步,定出文件存放规格

  (1)本年度文件,以蓝色文件盒进行保存;

  (2)往年文件,以牛皮纸袋进行保存;

  (3)文件盒或者牛皮纸袋内需分类的,则以透明文件袋进行装侧区分;

  (4)因无保密制度,文件不进行加密管理,之后以实际保密制度进行细分、标注。

  第三步,台帐

  我相信绝大多数档案保管人员都是想好好保存的,但随着档案越来越多,导致存放混乱。既然想把文件档案整理好,那么就要有一个好的方法或者工具去杜绝混乱。那么台帐就应运而出了。

  公司人事档案如何整理

  建立健全保管制度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有效保管的关键。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材料归档制度;检查核对制度;转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

  (1)材料归档制度。新形成的档案材料应及时归档,归档的大体程序是:首先对材料进行鉴别,看其是否符合归档的要求;其次,按照材料的属性、内容,确定其归档的具体位置;再次,在目录上补登材料名称及有关内容;最后,将新材料放入档案。

  (2)检查核对制度。检查与核对是保证人事档案完整、安全的重要手段。检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人事档案材料本身进行检查,如查看有无霉烂,虫蛀等,也包括对人事档案保管的环境进行检查,如查看库房门窗是否完好,有无其他存放错误等。

  检查核对一般要定期进行。但在下列情况下,也要进行检查核对:突发事件之后,如被盗、遗失或水灾火灾之后:对有些档案发生疑问之后,如不能确定某份材料是否丢失。

  发现某些损害之后,如发现材料变霉,发现了虫蛀等。

  (3)转递制度。转递制度是关于档案转移投递的制度。

  档案的转递一般是由工作调动等原因引起的,转递的大致程序如下:取出应转走的档案;在档案底账上注销;填写《转递人事档案材料的通知单》;

  按发文要求包装、密封。在转递中应遵循保密原则,一般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能交本人自带。另外,收档单位在收到档案,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字盖章,及时退回。

  (4)保卫保密制度。具体要求如下:对于较大的企业,一般要设专人负责档案的保管,应齐备必要的存档设备。库房备有必要的防火、防潮器材。

  库房、档案柜保持清洁,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严禁吸烟。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5)统计制度。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人事档案的数量。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情况。档案整理情况。档案保管情况。利用情况。库房设备情况。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扩展资料:

  1、员工基本信息登记。

  这样的表格基本上会在员工刚进入一家企业的时候进行登记,有一部分为员工个人填写(例如:入职员工基本信息表、入职登记表等),还有一些可能需要HR进行填补并一一登记至电子版《员工花名册》,包括劳动合同的情况。

  2、员工入职相关审批文件。

  3、员工各类证件。

  这一类档案很多传统企业会用复印件,不建议仅保留复印件,因为防止有修改争议,当然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被毁损,尽量用扫描件或者拍照等再保留一份。

  包括但不限于:入职体检合格表、上家企业离职证明、担保人相关资料、劳动合同书及附件、不购买住房公积金申明、试用(实习)工作总结、试用期业绩完成情况、引导人及部门的转正评估意见、转正后薪酬福利确认函(开始入职没有签署)、转正申请、每年度工作总结等。

  5、员工参加重要会议、培训的各类统计与履历表。

  6、员工在企业里的岗位异动记录。

  7、员工调薪、奖惩记录。

  8、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等相关文件。

  人事档案整理步骤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人事档案整理步骤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第一步: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察和评价的材料。

  归入本类的材料,必须是经过组织研究认可正式形成的,手续完备,能正确、历史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具有查考价值的鉴定、考察、考核材料。注意,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注意,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修订中统一调整到第四类。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

  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政形成的材料。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了第五类;“三龄一历”认定材料统一规定归在第五类。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注意,此类包括民主党派的入党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这一类主要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有的归在第四、七、九类,此次统一规定归在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问责材料、处分材料、上级决定解除处分材料、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法院裁定书以及公安机关有关行政处理决定等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

  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应归在第九类。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第十类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入此类。

  档案材料的分类有两点说明:

  (一)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内容复杂、数量众多,都处于动态变化中,由低到高、由少到多、为了便于添加材料、方便查找,还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即对这两类中的材料,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

  第四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

  1、学历学位材料;

  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

  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

  4、培训材料等。

  第九类材料二级分类分为:

  1、工资材料;

  2、任免材料;

  3、出国(境)材料;

  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

  今后,报送的新任市管干部档案,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进行二级分类。

  (二)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

  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第一类。

  第二步,排序

  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

  具体方法有: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

  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

  其中,第五类和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

  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

  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第三步,编目

  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

  一是“类号”改为“序号”;

  二是“材料制成时间”改为“材料形成时间”;

  三是删除“份数”栏。

  编目的具体要求是: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

  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

  2、每类目录之前应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

  3、“序号”填写材料类号和排列顺序号。序号栏的规范填写方法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分类的类号用(一)至(四),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

  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

  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

  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

  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件的形成时间。

  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

  6、“页数”填写材料的页数。按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

  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

  8、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不能在同一页中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不要求大类空四行,小类空三行。

  第四步:技术加工

  技术加工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

  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注意,从保护档案原貌,简化整理的目的出发,不要对档案材料进行过度裁剪。

  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

  档案材料一般应留够2厘米的装订边,不够应加边。有些材料幅面太小,无法装订,应当在材料的底部托上一层质量较好的纸张。

  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

  5、档案材料应各自独立,严禁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第五步:装订

  档案目录置于卷首,干部职务变动登记表排列其后,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

  档案材料应左边、下边对齐,在左侧打孔装订,做到结实、齐整、美观,不掉页、不倒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反对刻意追求“四边齐”。干部人事档案如果太厚,应该分成两卷装订。

  分卷装订时,必须保证同一类材料分在同一卷中。干部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报送市管干部档案必须使用规定的卷夹。卷夹背脊应附边签,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籍贯、档案编号等;书写姓名不得使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要求提高企业全员的档案意识和档案业务知识,坚持依法治档,确保“集中统一管理”。

  “集中统一管理”就是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监督和指导,为了提高档案员及兼职要案员的业务水平,今年六月下旬,我们特邀专业老师前来举办档案管理培训,对部门及公司十名兼职档案员进行为期七天的培训。这次培训的特点是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培训内容针对各兼职档案员所在部门形成的档案进行详细讲解,授课内容分别为:文书、科技、会计档案等基本知识,培训时要求每个兼职档案员带未整理装订的资料,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一系列步骤。此次培训,效果显著,也为单位档案管理达国家2A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要求无纸化办公,每个岗位都形成电子文档。

  单位人事档案整理

  这就要求每个员工懂得文书处理和归档的一整套程序,了解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在各个管理岗位上应负的责任。

  档案利用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联网后,企业各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档案部门要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对信息的利用和保密等问题,通过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解决。

  (三)档案工作既是单位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档案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发展服务。

  总之,企业档案工作要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敢于创新、敢于开拓,与企业发展同步。

  (四)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在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等方面,都要对传统档案服务利用工作进行改变。

  首先,要对信息服务理念进行树立,在深入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大量优质的电子信息文件资源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用户,使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服务要求。因此,有关人员要对信息服务的理念进行树立。

  其次,还要强调主动服务,在对用户潜在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和提供。

  再次,还要在信息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

  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念创新,使档案在服务中发挥经济效益

  (一)要管好档案、用好档案,首先要熟悉档案。

  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整体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单位也由计划经济下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逐步走出去开辟市场,完成亿元以上的货币工程量,逐步由承建二级路面建设,转为参与强烈的市场竞争,承建一级路面的建设任务,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为接收和管理好这一类科技档案而转变观念,不要在办公室坐等,要主动请教有关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熟悉了解施工工艺流程,弄懂技术档案的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档案人员对各种科技档案资料做到“胸中有数”。

  (二)要确立档案是资产的观念。

  在企业无论是科技、还是文书、声像、会计档案,都是全体员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结晶和智慧积累,是企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客观评价。

  以产品为例,从设计、预算到整个工程竣工,无不包含着一代甚至几代领导者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劳汗水,无不凝聚在以文字、数据、图纸、音像等各种形式的档案载体上。

  档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产,它除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属性外,还具有专有性、地域性等公共属性。

  企业法人认识到档案是资产以后,就会千方百计去管理、保护、利用好这些资产,就会下决心做好档案工作。

  (三)要确立档案是企业独有的信息和知识观念。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企业各自的档案是独有的原始记录,如各种设计资料、预算、图纸数据等。占有这方面的档案就是占有企业的技术秘密和独有知识。

  如果企业的档案材料不收集、整理、保管好,在市场竞争和信息流通的今天,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只有管理好、利用好档案资料,关键时刻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体制创新,使档案工作适应现代企业的高速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企业的档案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对企业档案工作实行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机构创新的核心是精简。

  无论哪个企业,精干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档案工作也要顺应企业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也必须创新,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工作的内涵,把过去只是单一的管理档案的档案室扩大为集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统计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这个中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负责单位各类档案资料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例如,公路段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各分公司、各部室实施联网,从而达到各种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真正形成一个集团化的信息联合体。

  这样符合现代企业精干、高效的原则,有利于增加企业档案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

  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机制,高效运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要激活机体,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最基本管理理念,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完善自己。

  从单纯的档案资料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让档案资源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的动力源之一。

  (三)制度创新的实质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回顾多年来的档案工作实践,领导支持固然重要,但具体活动的开展却要靠各项制度的规范和档案人员的不懈努力。

  目前看来,适合各类性质、各类机制的档案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一些重要的档案分散在各部门、各分公司,不够规范,降低了利用率,制度创新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制定较为详尽的制度,不断创新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工作的年度方针和目标,以及兼职档案员在档案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评价档案活动效果的方式、方法,制定考核办法进行总结考评。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从而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制度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整理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人事档案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力资源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管人事档案范围是:

  (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政府系统机关及所属的事业单位、直属事业单位(教育、卫生系统除外)的正式干部职工;

  (二)各类县属国有、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民营非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干部职工;

  (三)辞职或被辞退、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合同)以及以其他方式与原单位脱离了工作关系的国家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四)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各类毕业生;

  (五)实行人事代理的单位干部职工、各类毕业生;

  (六)自费出国、出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七)合资、三资企业的中方雇员;

  (八)其他社会人才。

  第三条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二章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科室是县政府系统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按管理权限负责县政府系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人事档案由政府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管理;

  (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可以管理全县范围内干部职工人事档案;

  (三)严禁其他未经授权的任何单位(包括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内设的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档案室)管理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和本人人事档案;

  (四)凡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限,擅自管理社会人才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本办法施行后三个月之内向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移交人事档案。

  第五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之规定,认真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各项人事代理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人事代理社会化服务内容有:

  (一)按国家规定核定存档人员的连续工龄,调整记载档案工资;

  (二)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认定,办理职称考评的有关手续;

  (三)办理因公或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四)负责为办理人及代理人员出具有关婚育证明;

  (五)按党章、团章有关规定接转党、团组织关系;

  (六)负责人才引进工作,办理人才集体户口挂靠手续;

  (七)办理实行人事代理的各类应往届毕业生的聘用合同备案管理手续;

  (八)为参加工作满一年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九)办理与聘用单位的聘用合同鉴证手续;

  (十)办理确因人才流动等原因失去原有身份的身份认定手续;

  (十一)代办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

  (十二)协助办理与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其它服务事宜。

  第三章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六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收到档案后应进行严格的检查,若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整齐或不完整、不清楚,应要求原管理单位补齐或查清。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收到档案后应在回执单上签名盖章并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去函催问,以防丢失。

  第七条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第四章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第八条人事档案材料包括如下内容:

  (一)履历材料;

  (二)自传材料;

  (三)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四)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成绩表和评审表、考绩、审批材料);

  (五)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

  (六)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七)奖励材料(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

  (八)处分材料(包括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

  (九)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十)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

  第九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与各单位的联系,认真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工作。

  (一)要经常收集各单位在职务晋升、流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职工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二)可根据工作需要及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干部职工履历表,作鉴定、写自传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补充进人事档案;

  (三)有关用人单位和部门要建立主动向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送交人事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确定专人报送,及时将新形成的档案材料送交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四)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人事档案;

  (五)复印件不能作为归档材料。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经过鉴别,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

  (六)属于应归入人事档案的材料,均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

  (七)人事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19cm×26cm)的办公用纸,使用蓝黑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八)在整理人事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社会人才人事档案材料。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

  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交接程序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硬件设施有限、职称评审无纸化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冲突、档案材料范围狭窄等问题。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应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水平。

  一、关于材料的收集与归档

  人事档案管理而言,材料的收集是关键,也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材料的收集齐全与否,其内容能否反映干部职工全面情况,将直接影响档案的提供利用。

  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材料的收集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收集反映干部德、能、勤、绩方面的材料。

  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及时收集归档。档案人员对所收集的材料(如人事任免、调资升级、考核、奖惩等材料)或有关部门转递来的材料(如学籍、学历、技术职称等材料),要及时登记,归入人事档案卷内相应类别。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人事部门要与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建立收集、送交档案材料的联系制度,档案人员应根据所掌握的形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定期向有关部门(各级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教育培训、审计、统战等部门)收集或催收新形成的人事档案材料。

  3、要严把材料“入口关”,做好鉴定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收集材料齐全,但并非所收集的材料都归档。

  因此,对收集的材料要进行认真鉴定,严格审查。对那些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应及时通知形成材料的部门补送或补办手续;对不属于人事档案范畴的材料则必须舍弃。

  二、关于档案种类和卷内类别的判断。

  1、档案种类的判断。在归档之前,档案人员首先要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判断,看其是否属于人事档案,注意不要把属于文书档案(如干部任免通知、请示报告、来往函件等)、纪检档案(如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请示报告、调查报告、旁证、检举材料等)、业务档案(如个人的著作、论文、译文、创造发明的总结等)及其他类型档案的材料归入人事档案。

  2、卷内类别的判断。人事档案卷内材料的分类,一般情况下按材料的名称“对号入座”,归入相应类别即可。但也有例外。有些材料的名称与内容并不相符,若按名称归类则有可能给以后的利用带来不便。因此,在分类时必须做到既要看名称,也要看内容;对包括多方面内容的,还要看以哪一方面的内容为主,力求分类准确。

  三、关于档案的保管方式

  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较常见的有两种,即袋装法和装订法。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袋装法由于材料不装订直接装袋,所以抽取、填入材料方便,但不符合“装订整齐”的要求且易造成材料的丢失。

  装订法是将材料分类后按序装订在一起,装入档案盒入柜存放。其优点是装订整齐、外表美观,但存取材料不便,且由于反复拆订易对纸张造成损坏。

  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它能充分反映出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奖惩情况、行为轨迹,历史背景及其经历,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人才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一、人事档案资料收集要健全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人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健全,基础资料收集是很基础但又不能轻视的工作,它是员工在企业中能否获得发展的重要依据。能否做好员工档案的管理,也是检验一名HR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这些资料应该包括:

  基本个人信息:姓名、学历、专业、年龄、籍贯、过往工作经历等信息;

  入职后工号、称职、入职日期、劳动合同、五险一金及薪酬状况等信息;

  入职后的培训资料、培训合同等信息;

  工作中的奖惩记录、晋升、调职、绩效考核情况等信息。

  要确保可以掌握员工从进入公司到现在的整个发展过程,如有没有晋升、奖罚、绩效考核的业绩、受过什么培训等。

  二、简单易操作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想要将纸质资料完全转化为电子资料,仅靠手工录入的方式,不光工作量极大,效率低且容易出错。此时,挑选一款靠谱好用的档案系统,才是企业迈进数字化创新的正确方式。

  首先,安全性是第一要点。人事档案既是员工个人的私密信息,同时也是企业的机密资源,一旦泄露会使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利益受到侵害。

  其次,为了减轻工作量,电子档案的建立要更加高效快捷。所以,档案系统的功能是否足够强大,能否帮助我们快速建立电子档案,也将成为我们关注的要点,这就是“好用”的重要性。

  一款好用的电子档案系统,应该具备智能化和延展性两个特点。

  智能化是为了解决我们低效的手工录用,能够通过扫描和解析功能,高效地将大量的纸质版档案转化为电子版档案。再者,也能够通过检索功能,快速和精准地查找、调用员工档案。而延展性指的是,系统的功能具备延展性,不仅是当下能够满足纸质资料转换成电子数据的需求,往后也能够建立在线填写资料的表单,为企业全面推行数字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三、纸质、电子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一般而言,当原始的纸质档案已经转移到电子档案库进行储存,那么这些纸质档案在往后的任何时间进行处理都可以,但正如前面讨论到的安全性问题,如果这些纸质资料需要丢弃,那就要进行妥善的销毁和粉碎,确保信息不会对外泄露。当然,如果这些原始的纸质档案,与企业现有的电子档案不构成重复或者替代的记录,那我们仍需要妥善地储存好这些纸质资料。

  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二)查阅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人事档案,须经人力资源部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

  (三)人事档案只限在档案库房查阅,一般不得借出。特殊情况需要借出,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征得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四)查阅档案人员要爱护档案,切实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不得私自将档案卷折叠、拆卸调换、涂改、划道、复制、更不得遗失。

  (五)查阅档案人员要遵守有关保密工作规定,不得随意将档案内容向无关人员泄露。如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应承担相关责任。

  (六)因工作需要从人事档案中取证的,经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有关档案材料。

  (七)对利用信函了解档案有关内容的,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只能提供与信函有关的项目。

  (八)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阅本人及亲属的档案。

  第六条人事档案的转递

  (一)因工作调动、职务变化、退休等需将人事档案转给新的主管单位时,应及时办理档案移交手续。严格转递手续,以保证人事档案的绝对安全。

  (二)转出人事档案,要认真对其清理并整理,填写转递通知单,注明转出时间和原因,在名册上注销。

  (三)转出的人事档案均应包装密封,贴好封条并按管理权限加盖部门印章。

  (四)转递人事档案,不得以平信、挂号、包裹等公开邮寄,必须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由组织指定专人递送,不准本人自带。

  (五)对转出的人事档案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对转出的人事档案,超过一个月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

  (六)接收转入的档案要核对是否是本单位所属人员档案,认真核对档案材料数量,确认无误后,将转入的档案详细登记,在转递通知单回执上盖章,将回执及时退回寄出单位。

  第七条人事档案的统计

  人事档案要定期进行统计,确保所管理的档案与所管人数相符。人员调动、离退休、死亡后,应及时进行分类保管,随时做好接收、转出变动情况的登记以及档案数字统计。

  第八条档案材料的销毁

  (一)经鉴别属于重复或不应归档的材料,要进行清退或销毁。销毁材料要进行登记,并经分管领导批准签字后进行。

  (二)销毁档案材料必须到保密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其中要有两名正式党员负责监销。

  第九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属公司人力资源部。


标签

本文网址:/cgal/3760.html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