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长盛体育
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国土局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时间:2023-02-15 作者:老师 来源:网络 点击量:

国土局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副部长鹿心社参观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

2001年11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田凤山部长强调“整体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宗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与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形成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

2002年我部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划和部署,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方针,边建设,边应用,取得了明显进展,包括全球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与找矿历史、世界能源消费、世界矿产资源储量、世界矿产品贸易等十多个方面的大量信息,在国土资源部内外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2002年底还将建成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系统、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系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全球油气信息服务系统等。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土资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

国土资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以公文流转为主的应用系统,其内容包括公文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和个人事务等模块,该系统于2002年7月26日正式通过验收。

国土资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运行于部机关内部局域网,目前已注册用户409人。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于2002年9月2日开始正式在部机关运行会议管理模块。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转变办公方式,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研究

元数据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的内容组织、构成方式、统一标记语言(UML)类图、元素属性及其描述等内容。本标准的体系结构既接纳了现有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又与现有的国家标准相协调,符合国土资源信息的基本特点。

核心元数据的每个包都有对应的实体或聚合实体。用UML类图描述这些实体的结构与组成,用数字字典对相应的实体与元素进行详细说明(名称、定义、约束条件、最多出现次数、数据类型以及域等)。UML类图与数据字典一起构成了核心元数据的完整描述,是用户理解与实现核心元数据的基础。

元数据软件模型是元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目的的元数据实施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元数据管理系统由元数据编辑器、元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元数据发布系统三个系统组成,解决了元数据生产者和用户所关心的问题。

三个系统中元数据编辑器是相对独立的,为解决元数据生产者数据的编辑和建库,管理系统将已建库的元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将数据质量合格的元数据信息发布到英特网。

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天津市基于WebGIS技术的规划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

该项目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基础上,以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业务为核心,以天津市空间资源信息整合为基础,通过业务流程的设计、重组,采用WebGIS等技术,实现了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图文—体化的管理。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了三层浏览/服务器(B/S)结构,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结构审批、保证了信息集成化管理和动态更新,系统的图文一体化程度高。该系统综合应用了图像压缩、四叉树编码、金字塔图像索引、数据抽取等技术,整合了天津市市区范围内30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形数据,实现了海量数据的有效组织和高速存取。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和专题数据的转换,形成了该系统数据的更新机制。经一年多的运行,性能稳定,大幅度提高了业务审批效率,全面提高了

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平,对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产生了积极作用。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襄樊市城区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以MAPGIS为平台,以地籍管理为核心,逐步扩展到土地管理的相关业务。系统具有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存储管理襄樊市全部土地信息;将土地管理基础信息如查询、检索、访问、修改、更新等与业务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在地籍管理的基础上,扩充了土地详查、局长办公、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土地监察、档案管理等子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图形数据放入商用数据库中管理;利用GIS时间维管理技术,可以对宗地进行历史追踪,从而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采用工作流驱动技术,开发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工作流软件包,提供了最终用户通过工作流操纵系统的方式。

存量建设用地流程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违法用地查处业务流程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示范

为了将全国(油气系统除外)各岩心库、副样库、标本库等实物库房中所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账本按标准化格式进行编录、入机、建立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为动态掌握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提供元数据信息服务,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检索查询网络化,建设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已包括湖北、福建、黑龙江和内蒙古等4省区41家地勘单位59处库房所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账本信息,及相关的地质报告的内容提要和钻孔的地质编录信息,其他地区的数据将逐渐加入。该数据库已具有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汇总统计、行政区域检索、实物地质资料类别检索和图形检索等四项功能。

该数据库符合最新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要求,它的建成将改变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长期锁在库房里而难以转化应用的状态,克服了过去手工账本查找困难、统计不便、提供迟缓等问题,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手段上的突破,有利于矿业开发,有利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和二次开发,有利于使实物资料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海底矿产资源图数据库

该数据库集现代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GIS绘图技术和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成果为一体。本数据库不仅具有查询功能,而且还包括一个绘图子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能根据图件所表达的主题绘制不同的图层,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图层的叠加和组合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新图件。本数据库结合了最新的图像处理软件构成功能强大的图像分析子系统。

海底矿产资源图数据库,内容包括了目前得到国际上公认的五大类深海底矿产资源类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磷块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了具有绘图和图像处理功能的子系统,初步实现了海底矿产资源图像资料及有关数据的集成化、信息化。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掀起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促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之一。1999年启动的“数字国土工程”,全面推进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部“十五”科技计划在2001年的工作部署中,强调和突出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001年我部基本完成了主要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集成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地矿基础数据库建设、土地基础数据库建设、国土资源信息基础网络建设、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6个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国家级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为龙头,带动了地方各级单位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一)地政和矿政管理信息化

2001年在全国推广应用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部、省勘查开发登记数据库联网和公开查询:完成了矿产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统计年报及资源量登记信息系统;并且通过开通探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和储量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初步实现了地矿管理信息化。

为使公众和管理部门对我国矿业权管理状况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研制开发了触摸屏和网上查询方式的探矿权管理公开查询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图幅编号、经纬度坐标或区块编号,通过图幅比例尺逐级增大的图形方式进入查询目标,显示已登记区块的属性查询结果。

2001年还继续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体系、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在统一环境下建设了国土资源土地利用管理信息平台,推动了全国1:50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应用,形成了国家级地政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逐步实现了地政管理信息化。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二)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为满足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的需要,着重对县级土地利用数据采集分类编码、土地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和建库流程、图斑的两套面积处理与面积扣除以及用于土地利用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专业化工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相关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的效率和技术应用层次,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管理、更新、查询统计、分析和输出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实用的功能,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建库提供了一整套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为土地利用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等相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开放性工作平台。

怀柔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

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宝盈长盛体育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共有7个子系统,即管理测量子系统、图形管理子系统、权属管理子系统、土地利用子系统、案件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和互联网子系统。系统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开发方法,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应用组件重作、嵌入式及先进的Web GIS技术,开发出具有空间分析能力、方便快捷的软件系统。系统的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加强了用户级别及权限的设置和管理。通过建立图形信息与属性数据接口管理,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与一致性。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南京市50万土地使用者数据库信息,发放了52万本国有土地使用证。建立了6000多幅1:500数字地籍图,4300幅1:1000数字土地利用现状图,信息覆盖的市区面积达1026平方公里。

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三)地质资料信息化与社会化服务

地质资料数字化

研制了一套完整的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存储规范,开发了扫描数字化生产中所必需的软件,建立了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存储的生产流程。1997年12月已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质资料馆推广。迄今已完成7000多份数字化地质资料。该项目的完成将彻底改变近百年来地质资料人工管理的管理方式,完成由传统人工管理向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过渡。

2001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地质资料目录检索系统

现已建成全国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可以在国土资源部内网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查询馆藏地质资料。

六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视察信息化工作

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以“数字国土工程”为龙头,积极推进“金土工程”工作。

2005~2006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主要成果:开发完善了一批政务系统,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建立了国内包含地质专业种类全、覆盖范围大、数据量多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加强了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开通国土资源视频会议,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保障更加有力;开展了系统培训和推广应用,逐步规范试点示范建设;开展对全国各省级、市级国土资源部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情况检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务公开得到有力推进,信息服务内容日趋丰富,服务特点日益突出。

目前,国土资源电子基础平台已经下发到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部门使用,促进了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化的发展。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会场

专栏五

金土工程

曾培炎副总理视察国土资源部时指示要实施“金土工程”

2004年1月13日,曾培炎副总理到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时提出要实施“金土工程”。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曾培炎副总理的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全国“金土工程”的立项和建设。目前,“金土工程”已经成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之一。

金土工程是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主要任务,一是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二是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三是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系统;四是建立基础性、公益性国土资源数据库。

金土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地政、矿政、地质环境等主要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金土工程实施的路线是,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维护、更新、展现各类数据,并对应用提供支撑,统一对外提供信息服务。采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整合各级应用系统,实现横向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协同。采用统一开发和部署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联动。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国土资源部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采用配置管理的设计理念,基于J2EE框架,构建集OA、MIS、GIS于一体的,符合国土资源行业特点的政务管理集成环境,包括搭建环境、配置环境、个人工作台三部分。为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促进共同资源政务规范化管理、推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技术框架和产品构成

个人工作台——GIS应用

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建设用地申报审批管理运转体系。目前,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已在部机关9个业务司局部署,实现了9个业务司局从申报到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和并联会审的网络化,以及建设用地信息网上发布。开发了报盘软件并下发各地,为各省远程报件奠定了基础。多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也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系统,福建、贵州、湖南等省还实现了市、县建设用地远程报批。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规范了建设用地报批管理,变串行审批为并行审批,缩短了审查周期,9个司局审查时间由原来的30多天缩短为5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审批信息的网上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党和国家领导人吴官正、曾培炎等来国土资源部视察听取了系统应用情况的汇报,对系统给予了较高评价,农业部、水利部等部委多次来我部对该系统进行考查、调研,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国土资源报各大媒体曾对系统应用情况进行报导。

国土资源部9个司局联合会审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审批信息网上发布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集成了全国、31个省、81个重点城市的规划数据大型GIS综合网络数据库,总数据量约8G。实现了多层次(全国、省、重点城市),多来源(源数据来自不同地方),多比例尺(1∶400万、1∶50万、1∶1万~1∶25万),多数据类型(图形数据、表格数据、文本数据)的基于ArcGIS 数据结构,通过ArcSDE调用SQLServer数据库的数据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日常业务工作的基本工具,应用于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会审会、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土地利用遥感检测等工作中,WebGIS查询系统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指导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建设。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内容

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全国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

该项目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全国20世纪的地质成果资料,建立了目前国内包含地质专业种类最全、覆盖范围最大、数据量最多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空间数据库。数据库由94699条地质工作程度面元矢量数据、56802条矿产地点元矢量数据和137248条矿区实物工作量关系型数据组成。地质工作包含区调、物探、化探、矿产勘查、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调查等8类专业,矿产地涵盖有色、黑色、贵金属、稀有稀土、能源、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13个矿种系列,矿区实物工作量涉及到钻探、槽探、坑探等。研制和开发了基于MapObjects和MapGIS平台的2套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编制了由150张图组成的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图集,制作了方便于查阅的回放图。在数据库基础上,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我国20世纪的地质工作程度,提出今后我国地质工作规划部署建议。作为一项重要的地质资料公益性服务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5年5月31日向全社会进行了发布并提供使用。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管理数据库及信息系统

通过分析我国海洋地质工作形势与多层次组织结构、多角色人件控制管理特点,引用工作流理念与技术,设计并构造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质工作管理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系统对象划分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管理部门与专业调查机构两层架构,以项目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数据与信息共享为目的,专业数据库涵盖了海洋石油、海洋矿产、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管理数据库包括了海洋地质项目管理信息库、成果库、知识标准库、人才库、设备库,系统全面集成了我国专业调查人力资源、先进设备与船舶跟踪、重要历史成果,是海洋地质工作管理、部署和决策的重要手段。

项目成功运用了工作流分析与建模、网络、数据库和WEBGIS技术,功能适用、数据全面,便于多层面、多用户和分布与协同环境下使用。系统已完成用户培训并已在网上运行。

2005~2006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报告

海洋地质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界面图

“十二五”期间如何开展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1)以相关直属事业单位为支撑,协调分工,做实做强国土资源标准化科研机构,承担标准化基础和国际标准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服务、重要标准制修订等工作。
2)收集国内外国土资源标准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归档,建立和管理国内外国土资源标准档案数据库,制作标准化信息服务产品,实现对国内外国土资源标准资料的检索、分类、共享。
3)建立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信息系统,实现国土资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申报、标准制修订、审查、报批、清理、复审评价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提供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在线管理,实现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加强对标准制修订过程的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标准制修订时间;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保证社会公众参与、及时获得信息。
4)建立国土资源标准化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在线发布国土资源标准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提供标准化知识、法律法规、标准编制程序和技术等内容,实现与国家和相关部门标准化机构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为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人员提供一个专业的信息交流平台。
5)建立国土资源标准化人才数据库,包括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审查专家、标准化专业人员、标准制修订人员等多个类别的人才库;分成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化,土地资源规划,土地整治,地质矿产试验测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等八大领域,实现人才的动态管理。

借助信息化建设,规范土地市场——以郑州市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为例

辛建卉 张午生 蒋爱兵

宝盈长盛体育

(郑州市土地交易中心,郑州,450006)

摘要:本文以郑州市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为例,首先介绍了郑州市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指出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文章最后指出借助信息化建设,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实用、技术先进的土地交易市场信息系统,进而实现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形成土地交易市场政务管理、交易服务和社会评价的信息化,以达到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市场;规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2001年,国土资源部在深圳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信息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级国土资源基础网络、数据库和业务系统等建设与应用得到很大发展。2004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国土资源部视察工作时提出了“金土工程”,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发展起来,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土地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是什么?借助土地交易信息化建设,土地市场可以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我们针对郑州市土地化建设在土地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些简单的实践经验和思考,供大家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进土地交易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促进土地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1 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上级国土部门的关注下,近几年来郑州市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1.1 组建了市场信息化专业队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期望,进一步加快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规范全市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郑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初步承担了全市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组建了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国土局的信息化建设开始于1998年,近几年来,信息化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已配备服务器、计算机、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等各种信息化设备300 余台,综合布线2套;还拥有高精度GPS4套,以及 Geomedia、Oracle、Mapgis等 基础平台软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实现了国土资源信息政务公开

郑州市土地市场行政审批系统基本上实现了网上办公,一批覆盖国土资源规划、行政审批、综合事务管理等主要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实现网上应用,强化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法行政,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培养了工作人员新的工作习惯。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增强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窗口办文,办事流程、依据、收费标准和办文要件等内容全部在网上公布。通过“土地登记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公示系统”,实现了窗口统一接卷、内部联网并联审批的服务模式。对“土地登记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完善,使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共享表格、文档等资料,而且可以共享宗地测量等图形成果;按照国土资源部相关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结构;实现城镇住房用地审批等12项功能;实现了数据交换接口和远程共享技术。

1.3 基本实现土地市场信息网上公开

国土资源部要求全面、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土地供应状况及开发利用情况,郑州市土地交易市场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运作,凡是交易地块均提前公布交易信息,主要通过中国土地市场网、河南省土地市场网、郑州市土地有形市场等网站、渠道发布,成交后仍通过原公告渠道公布结果公示。这样有利于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稳定市场心理预期,也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429号文件),郑州市建立了土地价格、市场动态监测制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有效地为社会服务并全面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的实施,郑州市较准确地把握土地市场运行走势,为政府适时调整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保障土地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发展,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运行;通过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土地供应情况、地价走势等市场信息,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土地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土地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信息系统起点低,难以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要求;土地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

2.1 机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郑州市尽管成立了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但机构尚不健全,目前还未经正式批准,属临时机构,人员编制尚未完全到位,信息中心人员共3人,需要完成全局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保证参加政府视频工作会议的需要、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信息保密和信息安全、软件的清理,在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管理上缺乏力度,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任务难以落实。

2.2 缺乏综合型人才

土地市场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需要一大批既懂市场原理、土地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又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我们目前尚缺的就是这类综合型技术人员。综合型技术人员的欠缺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市场信息化工作进展的步伐。

2.3 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欠缺

基础数据的准备,是建立土地市场信息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数据的采集和输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数据实体,更不可能进行数据的管理、分析和成果输出。准确实时的数据是建立土地交易市场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认真对待数据采集和录入,数据选择要确保其真实性,除了一些不可避免或无法预料的原因外,输入的数据应力求准确,否则将会影响最终成果的分析和正确评价。

3 土地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远景设想

国家《土地资产管理“十五”计划纲要》已经明确了我国土地市场建设的主要预期目标:落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建设用地供应和使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政府供地行为,增加政府供地行为的透明度,经营性房地产用地供应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规范协议出让行为,推行土地租赁制度,建立土地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凡是有条件的市县要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权交易规则,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使土地市场秩序得到基本规范;完善政府社会化服务功能,凡是有条件的要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全面推行建设用地信息发布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借助信息化建设,规范土地交易市场。

3.1 建设目标

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实用、技术先进的土地交易市场信息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交易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基本完成郑州市土地交易市场政务管理、交易服务和社会评价的信息化。

3.2 信息共享与发布

当前,房地产市场信息混杂,由于市场公开制度不完善,很多数据存在争议。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及开发利用情况利用情况,也是信息混乱,议论较多。要规范和正确引导房地产业,迫切需要完善市场信息公开制度,尤其是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公布。

我们将根据信息发布对象的不同特点,开发商、普通群众、相关部门、政府等所注重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关注点,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使发布信息界面更加友好,及时维护更新,保证渠道通畅,通过网络发布要闻报道、市场动态、市场分析、业界观点和政策法规等,宣传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引导开发商、广大用地单位和房地产市场参与者进一步理解土地政策,正确进行开发、投资决策。

为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郑州市在下一步将借助信息化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土地信息的充分共享。

3.2.1 土地供应计划的发布

土地供地计划分别以市为单位公布年度供地计划,每年年底公布次年的供应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其中包括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计划、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用地供应计划、非经营性用地供应计划及指标情况。

土地收购储备信息的公布主要需体现收回、收购土地的宗地数、具体位置和总面积;经开发整理后可供应土地的宗地数、具体位置和总面积;实际储备土地的宗地数、具体位置和总面积。

3.2.2 土地供应情况的发布

直接公布土地供给总量信息,按照不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比较分析。供地来源分为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按照其属性又可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供地方式分为划拨和有偿供地,对有偿供地方式又可细分为公开出让和协议出让。按照供应后的土地用途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在每个指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时,均要求列出相应的宗地数、宗地总面积和总价款数据。

土地供应宗地信息按照划拨和有偿两种方式进行发布,包括宗地号、面积、用途、具体方式、土地来源及价款、土地级别、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土地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以及土地开发期限情况等信息。

3.2.3 土地市场交易信息

在全国范围内发布土地交易信息,通过录入上传各项土地交易数据,进行土地市场的相关统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功能,促进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交易信息应充分显示转让、出租、抵押三种形式的宗地数、具体位置、面积、价款、土地用途、等信息。

3.2.4 地价信息

地价信息的内容包括基准地价、监测点地价及地价指数等,凡是在土地市场公开交易的成交案例的相关地价资料均予以公布。地价动态变化情况及分析等信息应定期更新,引导市场需求、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地产价格大起大落。

3.3 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完善信息化建设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②强化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良性运行机制;③抓好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3.3.1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国土资源部门掌握着全社会主要的土地资源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没有发挥出信息资源应有的价值,导致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明显滞后,与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特别是由于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加上技术手段的落后,大量有效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造成社会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下一步我们应不断完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网站,推进网上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开发,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土资源对外信息服务窗口。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初步形成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

3.3.2 强化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使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论证、审查、审批制度,确保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统一性;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安全与保密的有关制度,逐步形成信息开发利用、共享、信息安全与保密的良性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制定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总体设计方案论证、成果验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3.3.3 抓好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必须依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技术学习与交流活动等办法,吸纳和稳定一批高素质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支撑,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一批既懂国土资源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专业队伍;同时要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适应信息化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谢经荣.房地产开发经营[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刘卫东.土地资源学[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4

孙晓,刘文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实现与实证[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02)

秦奋,余明全,王家耀.“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2006,(03)

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张铁奎 李英康 戴葳葳 米胜信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人类研究地球获取的重要信息资源,为了管理好和开发利用好这些重要资料,笔者从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就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现状

1)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在封闭状态。大多数实物馆的管理基本上仅限于收集、整理、编目建档、存储上架几个环节上,类似仓库保管,没有充分发挥“死”实物负载的“活”信息作用。

2)部门或基层实物馆藏结构雷同或单一。特色实物不突出,无法全面反映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和工作成果。

3)实物馆(库)独立而为的单体性。实物档案特有的唯一性,使得实物独立保存在各个馆藏机构。因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再加上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与发展速度缓慢等诸多因素,使各个实物馆(库)形成各自为政的单体,尚未形成实物馆藏网络体系。

4)实物及相关资料档案介质的传统性。目前绝大多数仍以实物和纸质资料为存储介质,数字化技术虽已运用,但程度十分有限,数据库的建设与当今信息传输技术的要求相差甚远。

5)实物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追求馆藏量,成为馆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衡量馆藏规模、馆藏地位的重要指标。如何将实物档案馆藏体系纳入整个社会的档案体系之中,并将实物信息资源的服务置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中,真正实现实物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存在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由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对单位的管理结构、管理方式、部门之间的权限分配、工作程序等的影响,所以在实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认识不足。这是传统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和先进管理观念的冲突。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观念停滞不前,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削弱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程度。

2)缺少整体规划,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从单位发展的高度考虑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支持若干年后的需求。只考虑目前的要求,而忽视长远整体规划的制定。多是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成本角度考虑,只重视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当前较好的实用效果,忽略几年后由于现行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而重新选型,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

3)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薄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单位本身的信息化基础弱;硬件不完备;原始数据的数量不足;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系统所覆盖的广度不够;缺乏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深加工。

4)系统软件问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之中,不能与业务系统有效地连接,成为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开放性;各个模块之间互相独立,不是一套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规划系统和方法。缺乏为本单位量身定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5)标准滞后。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不能及时出台,影响了各单位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6)人才不足。一些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缺乏熟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综合性人才。

二、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实物地质资料是重要信息资源,是地球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负载着各种地球科学和与地质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记录了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年的工作成果。它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积累性,它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积累财富的象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络化服务。

三、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和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为总目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之中,要适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的信息化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归档、保管和利用系统,保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各部门应加强与单位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纳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之中,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与单位信息化系统的无缝链接。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的创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需要和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健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标准,建立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的数据格式,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单位应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保管期为永久和长期的实物地质资料,还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实物地质资料实体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2.建立适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要求的管理系统

重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应与单位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力、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对各类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控制和传递。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依据国家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实物地质资料文件的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利用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单位实物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建议

1.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归档与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库的管理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确定实物地质资料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实物地质资料建档部门应与技术部门共同对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2)确保实物地质资料的安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实物地质资料实体与相关资料住处的安全,确保网络建设及实物地质资料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3)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实物地质资料资源建设,根据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2.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指导

各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保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要与单位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的研究,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

积极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及实施细则。

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技能,引导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适应信息化要求。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Proposals for Reinforcing Informatiz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Tiekui Zhang,Yingkang Li,Weiwei Dai,shengxinmi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Geologicalsamples a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source achieved by human research of the Earth.In order to effectivelymanage and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the authorsset forthseveral proposals in accordance with reinforc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

标签

本文网址:/cgal/10434.html

相关资讯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