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长盛体育
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地质档案数字化

时间:2023-01-18 作者:老师 来源:网络 点击量:

地质档案数字化

谢丽华1程永平2

(1.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2.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

摘 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技术也应运而生并推广运用,它的出现对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形下,本文主要对基层单位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 地质档案资料 数字化 管理 基层单位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包括成果资料、水文资料、样品分析资料、钻探资料、测量资料、设计和科研资料等一系列地质工作必备的科学依据性地质档案资料。它是地质工作活动中的真实记录,记载了地质工作者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地质工作者的劳动价值。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是地质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地质档案资料为主要收藏载体的传统纸质地质档案资料已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基层单位档案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作为基层单位的档案室,如何有计划地开展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概念及特点

1.1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概念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实现地质档案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得地质档案资料真正得到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

1.2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特点

一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种地质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改变过去单一文字档案的形式;

二是数字化档案的生成、转化与使用,都离不开专用设备(如扫描仪、专用服务器等);

三是存储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纸质档案保存难的弱点;

四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性。通过数字化处理和网络传输,让广大的用户可以共享地质档案资料。

2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现状

广东省有色局自 1956 年至今,通过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地质档案资料。目前,局属基层单位档案室保存的地质档案信息形式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存在。这些地质档案资料大多数是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甚至有的还是 50 年代形成的,大多数地质档案资料为纸质蓝图和铅字打印文稿,随着时间的流逝,蓝图正在逐渐褪色,字迹正在消失,铅字打印文稿的纸张更是在逐步老化,甚至有些资料已无法利用。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更难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化的形势要求。

(1)基层单位档案部门硬件配备总体滞后,达不到档案数字化要求。数字化工作是需要借助大量的硬件设备才能完成的。目前,我局基层单位虽然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计算机设备,但大多为其他部门淘汰的配置低、陈旧的设备,同时也缺乏数字化所必备的高分辨率扫描仪、专用的服务器等。

(2)地质档案管理软件版本、功能不统一,使用混乱,直接导致档案录入、查询的不方便,同时也极容易产生误差,给档案管理人员和查阅档案的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3)数字化程度不高。虽然我局大部分单位的地质档案资料都利用计算机管理,但都只是目录级的录入管理,其文字报告、图表等并没有进行数字化处理,仍以纸质形式进行管理与利用,没有真正实现地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4)档案人员素质总体不高,不能完全达到档案数字化工作技能要求。目前,我局基层单位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工作热情不够,工作效率也不高。因此,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中,综合性人才的缺乏是制约着数字化成效的关键问题。

3 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优势

针对基层单位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的现状,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可有效解决地质档案资料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

3.1 地质档案资料利用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方便快捷地为广大用户利用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进行数字化后地质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工作可以改变烦琐的手工操作查阅,有效地保护地质档案资料的原件不受到磨损和破坏。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浏览、获取所需的地质档案资料目录,然后直接到档案室调阅。档案室还可直接为查阅者提供电子文档复制服务。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能缩短成果编制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电子文档易转移、低成本的具体运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3.2 地质档案资料存储空间

由于纸质地质档案资料数量的快速增长,大部分的档案室基于历史的原因,库房面积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地质档案资料的存放要求,致使档案室库房压力增大,将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数字化后,将地质档案资料存储在硬盘、光盘等介质上,可大大减轻库房的压力,降低管理成本。

4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4.1 确保地质档案资料信息的保密

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是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具有地质专业性和资料秘密性两种特性。在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时,要注意防止地质档案资料的泄密。对外聘人员应该签订严谨的保密协议,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监督数字化处理整个过程的工作机构,切实防止外聘人员在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过程中,造成涉密地质档案资料的泄密事件发生。

4.2 纸质地质档案资料原件的安全保护

地质档案资料的唯一性、原始性是真实记录历史的重要体现,同时地质档案资料还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保护地质档案资料原件安全和可用性是地质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常会发现有的档案材料由于形成的年代不同,原件在纸色、墨迹、印章等方面所存在的瑕疵,为有效地保护它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能对档案材料的实体内容进行擅自修改,要确保被数字化的每份地质档案资料的内容完整和保持原貌。

纸质档案数字化后,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设定安全的使用权限,以保证电子数据不被错误修改、删除,同时派专人作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保证档案室提供给用户的数据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4.3 加大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软硬件的投入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首先是档案硬件的现代化。档案数字化离不开高技术来支撑。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为各自档案室配备计算机、扫描仪等基本设备,并随着需求发展不断进行升级完善。同时还应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服务器。组织开发或者购置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构建档案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以满足档案利用者和档案管理者需求为目标,实现从输入、存储、管理到利用的数字化。

4.4 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人才的培养是保证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取得成效并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把加快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因此,各基层单位必须重视地质档案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也需要懂管理有创造力的管理人才,而且更需要培养有较先进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才,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和利用工作。

4.5 基层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应量力而行

基层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单位的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必须因“需”制宜、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从地质档案资料专业性、特殊性及用户需求个性等因素出发,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在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最大化的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地质档案资料的社会价值。

5 结语

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单位档案室只有实现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部门从封闭中走向开放,更好地发挥地质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使地质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备份实践

蒋洪明 田 爽 王 纯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摘 要 馆藏电子地质资料是江苏地质资料馆馆藏纸质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解决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形式。因此,如何确保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安全并实现长期可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备份流程,以及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数据备份 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期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馆藏地质资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纸质地质资料经数字化扫描后所形成的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将是今后为社会提供利用的主要载体形式,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的安全备份,不仅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地质资料数据的信息安全,而且使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强有力的数据保障基础。

宝盈长盛体育

1 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概述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问题,我省于 1998 年初开展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实践探索工作。通过近十年的持续努力,江苏地质资料馆完成了全部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工作。大部分数字化成果数据已导入馆藏地质资料档案电子阅览室系统,为地质资料档案利用者提供查阅利用,部分公益性、基础性非涉密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已发布在馆网站上,为社会公众查阅利用。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扫描数字化成果是馆藏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保管好这些电子数据是践行“对历史负责,为现在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举措之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载体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突飞猛进,地质资料成果电子数据的备份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作。地质资料成果电子数据是馆藏无形资产,数据备份已深入人心。光盘具有存储适量,寿命长、价格低、查找方便等特点,因此,它是电子数据备份长期安全保存的有效载体。

2.1 建立备份管理体制

根据地质资料馆藏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光盘备份工作规范》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合理的工作规范、制度可以对整个项目施行全程的管理与监控,它是保证馆藏电子资料数据备份工作规范化、确保电子数据长期保存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执行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长期保存的长远规划。

2.2 光盘选择特点

光盘记录方式有多种,分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重写(多次写)光盘。备份的数据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恢复性数据,一类是凭证性数据。用于记录恢复性数据可采用重写光盘,而我们在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中,选用凭证性数据的记录方式,一次性写入光盘。

在数据备份中,选用光盘的记录格式也很重要。通常有 CD、DVD。格式的选用,是与数据信息总量有直接关系的。CD 光盘容量为 700MB,DVD 光盘的容量为 4.7GB。可以根据本馆实际数据量,选择合适的光盘记录格式。

2.3 数据备份制作要求

在进行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备份过程中,光盘制作的实质就是将数据迁移,将原数字化扫描形成的数据完整、准确、有效地迁移到光盘上。在光盘刻录倍速的选择上,对 CD/DVD 刻录最佳倍速选择应该是该光盘最高倍速的 0.6 倍左右。CD—R 的最高倍速选择,刻录应在采用 24 ~ 30 倍速,DV—R 的最高倍速应采用 8 ~ 12 倍速。倍速太低会影响工作效率,倍速太高影响刻录的质量。

2.4 数据保存载体管理的必要性

在制作完成数据备份后,光盘的规范保存是数据安全性保证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将光盘置于- 5℃,5% ~ 95%RH(标准:4℃~ 20℃,20% ~ 50%RH)环境下保存。禁止将光盘裸露在阳光或长时间在强光下照射,避免光盘接触灰尘,非使用状态应置于光盘盒中,禁止交光盘长期平入或叠压。在刻制完成时,应盒装竖立码放,并保存在专用设备中。

3 江苏馆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实践

为做好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存与备份工作,我馆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方法。

3.1 建立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参照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适合于本馆的《电子地质资料档案数据备份工作规定》、《光盘备份工作规范》。从工作计划、质量监督、资料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规范、有序、高效、高质量地开展电子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安全备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馆藏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内容

鉴于因快速推进数字化进展等客观原因,初期完成的数字化成果数据,未能严格按照档案号由小到大顺序进行光盘组盘。为了便于今后成果电子数据的检索与管理,现将已完成的数字化地质资料档案数据,按照地质资料档案档号由小到大的顺序,以 1 ~ 100 档为一组,建立工作文件夹,转移数据至专用服务器内,从而为后期开展数据备份工作提供数据源。同时,在每一组文件夹中建立相应文本文件加以备注说明,以便于数据转存备份过程中,可查询参照利用。

3.2.1 数据核查及情况登记

每一档资料进行光盘浏览检查,是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备份的重要内容。在对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光盘原盘转存情况登记情况表》、《地质资料档案电子文档光盘重组盘转存情况登记情况表》的相关要求,做好详细的工作记录,完整填写每一档地质资料档案的档号、容量、电子文件个数。在计算机浏览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电子文件有损坏现象的,必须从库房中借出原始纸质地质资料,进行严格核实对照,并按照成果地质资料制作的相关要求,用纸质资料重新扫描、整饰,从而使发生损坏的地质资料成果数据补充完整。

3.2.2 光盘数据备份

将完成光盘浏览检查的合格电子文件数据,采用 4×(5.540kB/s)的速度进行刻录备份。每刻录完成一份光盘内容的备份,工作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形成的光盘数据信息进行再次检查及核对,保证数据不丢失、不遗漏、不重复。在地质资料成果数据光盘中,电子文件个数,电子文件的容量及电子浏览复核检查情况,都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光盘的外盒上,要求贴上光盘目录标签,光盘目录标签内容包括光盘号、地质资料档号、资料名称、电子文件个数、盘容量大小、刻盘日期等基本信息。

3.3 馆藏完成工作情况

我馆按照工作部署要求,通过精心组织数字化项目组工作人员,历时约 7 个月,完成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转存备份任务。累计完成电子数据备份 5699 档,形成 7637213 个电子文件,数据容量达 569.88GB,制作完成 DVD 光盘三套(计 141×3=432 张)。一套为馆中留存,一套提供社会利用,一套实行异地保存。从而实现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提供利用、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三同步目标,也奠定了馆藏地质资料档案长期保存、集约保存的坚实基础。

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宿晓虹 张红英 周晓嘉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摘要 原始地质资料具有信息原始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实现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是开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重要性、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数字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原始地质资料 数字化 认识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地质资料信息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今地质资料管理关注的热点。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也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地质资料管理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着地质调查工作进展,近年来地质勘查中最基础的第一手地质信息即原始地质资料,正以惊人的速度汇聚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是项目实施单位,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绝大多数是纸介质的,数字资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这给地质资料数字化带来了很大难度。本文结合本单位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实际,谈谈对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1 原始地质资料的重要性与数字化进程

地质科技档案主要分为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地质科技资料三大类。原始地质资料具有信息原始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其中所涉及的地质信息,鉴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正确地进行分析、解译,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够完整、准确;或者由于当时观点和认识的不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地质信息,也可能造成信息遗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综合研究能力的提高,我们在重新查阅以往的原始地质资料时,重新进行认识、分析或研究,可能会得到新的信息、新的认识,产生较大的突破。所以,原始地质资料有着长远的重要的备查和备考作用,它的再次可利用性越来越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所重视。

2008年,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对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进行了试点。同时全国已有部分省级地质资料馆开始了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但是,全国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仍然薄弱,数字化工作尚未全面开展,相关标准尚未统一。为实现原始地质资料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其进行数字化已是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形势所趋。

2 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存在问题

原始地质资料的显著特点就是载体形式多样,分类繁多,时间跨度大,载体规格大小不一。在资料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严格参照《SZ1999001—2000 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试行)》,在对原件进行修整处理的基础上完成扫描、整饰工作,特别是在扫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和扫描方式才能确保数字化的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原始地质资料纸质载体形式多样,还需要探索更科学的扫描方式。如:①归档的遥感资料中有部分的图片覆膜,并在覆膜上标注了野外调查路线,扫描后仅看见覆膜纸上的标注,根本无法看清遥感底图。②在扫描野外记录表、本等时发现,很多记录着墨不规范,有些文字部分已经存在脱墨现象,扫描成图像后,文字不清晰,如果将扫描仪的分辨率提高为450dpi能解决不清晰问题,但由于记录本纸张较薄,反面的内容也会显现出来。③原始地质资料中使用方格纸绘制的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等,由于在归档时就不规范,如该着墨标注的没有注记;纸张折叠痕迹及纸张有缺陷等,故扫描后虽经Adobe Photoshop及其他软件进行整饰,但还是没有办法达到清晰。原始地质资料载体的多样性,对扫描方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还有待近一步探讨更适合的扫描方式。

2)现有人员的数量无法满足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需要。原始地质资料数量多,全部数字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时间、资金和设备,但近年来,地勘单位的人员和设备更多的是倾向于地质工作第一线,造成资料部门人员紧缺和设备配置有限,制约了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进程。本次试点共完成3档9851张(页),所选择扫描的资料为2005年以后归档的原始地质资料,资料中有部分图件有电子版本,节约了不少时间。尽管如此仍然专人工作了27天,扫描数字化时各项工作用时情况如图1、图2。

图1 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时间分配图

图2 不同类型资料扫描时间示意图

3)现有资料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无法满足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工作要求。许多基层地勘单位的管理者对地质资料管理的认识,仍然停滞在20世纪80~90年代,认为地质资料管理是没有技术含量,只是简单取还性质的工作,把地质资料管理等同于仓库保管员,因此在人员配备上比较随意,安排的工作人员往往不是地质资料管理上需求的地质学或档案学专业的人员。在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过程中,经常需要资料管理人员对其中的信息进行甄别,以保证数字化后信息的准确。此外,原始地质资料形成时间一般比较早,在简化字体推广以前形成的大量原始地质资料,这类数字化时,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完成数字化工作。目前许多单位,特别是基层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员无法满足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

4)数字化成果保管的安全性问题也很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后,虽然是以图像形式进行存储,但已属于数字化信息。众所周知,凡是数字信息都具有不稳定性、易失性、易变性和可更改性等特点,这对地质资料信息的安全留下了隐患,特别是在数字化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因素,能造成地质信息的改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数字化工作流程,以维护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和永久存储性。

3 建议

3.1 探索新的数字化方式

宝盈长盛体育

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后以图像形式存储的信息,无法实现全检索,影响了信息的使用和加工处理,因此,应探索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矢量化和可编辑存储方式,以解决全文检索问题。

3.2 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应采取措施,提高资料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配备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提高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以满足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需求。

3.3 科学部署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

原始地质资料是重要的地质资料,许多原始地质资料面临损坏或信息丢失的威胁,因此,应加快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以防手绘图件或野外原始记录因脱墨问题造成不可补救的损失。

加快研究和制定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细则,以规范全国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同时为原始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数字化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4 结语

原始地质资料是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地质科学、编写最终成果:地质报告的基础和依据。原始地质资料信息内容丰富,数据相对准确,极为宝贵。将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是地质资料馆藏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与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相结合,提高原始地质资料的利用率,是地质档案工作者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红玥.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发展[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8):36~38.

[2]郑晓惠.原始地质资料中电子资料的归档管理与利用[J].矿产勘查,2006,1(增刊):117~119.

[3]王黔驹,颜世强,丁克永,等.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初步思路与构想[J].中国矿业,2011,20(12):20~23,31.

推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陈贤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

摘要 地质档案是记录地质信息资源的载体,伴随着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如今数字化和信息化对于地质档案的全新需求。笔者分析了推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指出推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重视,加大经费投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和技能,加快数字化进展,确保地质档案信息安全,以实现地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地质档案 信息化 建设

在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地质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大力推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迅速、有效地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地质档案信息,充分发挥地质档案在矿产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服务中的作用,已是各地勘单位和广大地质档案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的工作实际,就推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若干思考。

1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如计算机、光盘刻录机、照相机、扫描仪等运用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档案信息系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对地质资料的接收、编目、著录、统计、检索等,使档案管理方法更具科学性,大大提高地质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整个单位的技术水平,实现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1.1 方便检查查询,提升工作效率

传统的纸质档案查找利用起来相当麻烦,首先档案管理者要翻账本从目录中找出档案,然后按照记录,到浩如烟海的档案库进行查找,这个过程中费时费力,并且不可避免地对档案造成损坏,而且同一份档案在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人借阅,无法满足多人的需要。在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之后,利用计算机对档案或文件资料进行一次性的著录或输入贮存,即可实现在计算机上即时查询,将所需档案检索出来,省略了手工操作的重复劳动,还能同时满足资源多人共享,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纯粹的档案管理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利用好这些地质档案资源上来,做到职能从管理向服务及研究过渡。

1.2 改善档案管理,提高时效性

实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提前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及时提出档案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让档案管理方式从档案的保管转变成档案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和采集,进而使档案资源能实现科学配置,从而为地质工作提供更及时、更高效的服务。

1.3 支撑科研活动,促进开发利用

地质档案的管理是手段,开发利用才是目的。地勘单位多年的地质工作集存了数量众多的地质档案,它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论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调查等,都离不开地质档案作为重要依据。相比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通过扫描技术、光盘技术,一份电子文件可以同时记录文字、图形、图表、声音等各种媒体信息,从而为地质技术人员提供更为翔实的科研材料,促进地质档案的充分利用。

2 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保管状况不佳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地质工作,使地勘单位积累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地质档案。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截至2014年6月底,库存地质档案达到2764档,总计123045件。相当一部分地质档案,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地质档案资料,大多为低质蓝图和手抄本,随着时间的流逝,蓝图正在褪色,字迹正在消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手抄本的纸张亦正在逐步老化,造成信息丢失而无法正常使用。还有一些重要矿区、典型矿床的“热点”地质档案资料,由于借阅次数多,也造成一定的破损。这些地质档案都是地质工作者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智慧结晶,既是野外勘查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也是地勘单位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要想保存利用好宝贵的地质资料只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地质资料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实现地质资料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这将大大减少对纸质资料的查询,降低了纸质档案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2.2 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档案资料工作给人的印象就是几个中年妇女在故纸堆中“钢笔抄抄、糨糊刷刷、绳子扎扎”,暮气沉沉。档案资料部门长期处于一个“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造成了档案室人才配备不合理,人员素质整体不高,表现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于现状、懒于学习、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强、对地质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不足等。

2.3 对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一些地勘单位的领导对地质档案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地质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待遇和工作经费等方面差强人意,导致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地质档案管理工作。

3 加快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保障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与经费投入

地质档案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质工作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勘单位各级领导应予高度重视,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尽力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经费,给予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档案部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支持档案部门的建设和发展。

3.2 提高地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稳步开展,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档案工作者。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超强的运算与数据处理能力给档案管理者带来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检索方法,这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地质、物探、化探等地学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过程,知道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应该形成哪些地质资料,才能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标准,根据本单位馆藏资料的类别特点,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等资料,在方便查找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还要能熟练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能。只有掌握了地质档案的形成过程和手段等专业知识,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管好档案。因此,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重藏轻用”档案管理思想,改变“你求我供”的被动服务方式,改变机械的手工管理方法,树立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地勘单位应注意引进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适合地质档案信息化和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的专业队伍,以适应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3 加快实现地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进展

地质档案是广大地质工作者长期从事艰苦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汇编整理出来的辛劳和智慧的结晶,为了便于保存、使用,纸介质地质资料数字化迫在眉睫。地质档案工作者要加快实现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逐步建立起目录检索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使档案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递和被使用,这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必然取向。建立档案目录检索数据库后,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借阅者的要求,只要在计算机输入资料名称、工作时间、矿种类别等任意一项或两项关键词,就可以马上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有关的地质档案资料信息,方便、快捷、准确地为借阅者提供服务,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全文数据库就是采用扫描、拍摄等方式,将纸质档案录入计算机,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文档号,查阅时只要输入所需档案的电子文档号,就可以很方便查阅,不需要再到库房调用纸质档案,延长纸质档案的保存寿命。

3.4 加强地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

地质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虽具有快捷、优质、高效的特点,但也存在安全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凸显,涉密的地质档案,一旦通过不正当渠道泄露出去,就会对地勘单位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了解到档案流失、泄密的严重后果,以及他们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习档案设备的维护知识,计算机要安装加密软件,实现文件的强制自动加密,自动加密文件离开单位电脑环境无法使用,这样就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把地质资料带出。其次,要防止档案数据丢失。储存档案信息的计算机要镜像备份,还要用光盘、磁盘、移动硬盘等工具另外储存,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再次,地质档案工作用计算机要全部为涉密计算机,要与互联网完全隔离,并安装保密监控软件,计算机USB接口要封存,严把数据的入口、出口关。

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内容广泛,涉及地质资料的整理、开发利用,相关人才的培养等。在地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树立新的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地质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优化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稳步、高效地推进。

参考文献

[1]任改莲.浅谈电子时代的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J].档案与社会,2013(2):32~33.

[2]黄少芳,刘晓鸿.大数据时代地质资料信息化发展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10).

以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加快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

王月霞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南昌330038)

摘要 文章分析了以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加快推进铀矿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数字化的前期准备阶段、数字化实施阶段、数字化成果的管理与应用阶段三方面提出了实施数字化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核工业;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

2007年,为充分发挥现有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作用,促进更多地质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我局在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对馆藏地质成果档案资料进行了清理登记,对涉密资料的密级、涉密种类、涉密事项进行了认定,对破损档案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初步建立了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通过此次资料清理,进一步规范了我局档案资料的管理,摸清了家底,为促进数字化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局酝酿多年的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项目已于2008年年初拉开了帷幕,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馆藏所有地质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建立全文数据库,完善目录数据库,让馆藏档案资料以最广泛、最快捷的方式提供利用服务,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得到互联互通共享,以满足铀资源管理和地质调查与评价的需要,为我国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加广泛地作用。

1 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数字化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档案资料数字化加工与存储,计算机检索与阅读、网络化传输与流动是势在必行。我局铀矿地质科技档案按其专业划分为地质勘查、物化探、水文工程地质、测绘、实验测试、探矿工程、资源预测评价监督、科学技术研究、基本建设、民品生产等13个类目。面对如此海量的档案信息,其加工、整理、利用与传输如果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水平,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加快推进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关系到我们铀矿地质档案资料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1.2 数字化有利于地质档案资料的科学保护

部分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由于年代已久或使用频繁,一部分档案纸质较差,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洇化褪色、聚酯图件粘连、注记脱落,图件皱折、破损情况严重,有些已不能提供利用。我局在去年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清理登记的同时,对档案保管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共登记破损档案八百多份,图件千余张。因此尽快抢救、修复或复制,并保护好这些档案也成为地勘单位另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实施数字化则是对破损档案最佳、最彻底的修复方案,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1.3 数字化成果有利于铀矿地质资料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

为缓解我国铀资源紧缺的矛盾,核工业地质局提出我国南方近期找矿目标是扩大现有铀矿田的资源储量,重点普查扩大现有矿区深部500~1000m的“第二富集带”和外围的铀资源远景。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馆藏地、物、化、钻探等基础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归纳总结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以筛选出新的找矿靶区、靶位和勘查基地。而数字化成果更具有利于方便,快捷、高效、全面地获取、整合、优化、分析、处理档案信息数据的优势,进而大大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节约投资,缩短工期,以减少找矿盲目性,实现地质找铀新的重大突破。

1.4 数字化能够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由于地质行业的特殊性,长期野外作业基地分散,交通不便,纸质载体不便于远距离快速查询、调用,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资源共享,时效性越来越低,已远不能适应或满足野外地质工作需求。而且纸质报告、图件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占用库存空间越来越大。而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彻底改变纸质档案的利用方式,冲破档案利用的限制,资料借阅和管理不受时空,地理位置限制,能够通过网络远程异地查询、全文检索,资料传输、快捷方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数字化成果载体是硬盘、光盘等,容量高、成本低、体积小,容易携带保存,有利于野外作业环境管理。

2 数字化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2.1 前期准备阶段

一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数字化前地质资料的价值鉴定,落实数字化的范围和实施方案。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是理论上最彻底的数字化方案没有必要将庞杂纷繁的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而应选择重要铀矿区、矿床矿点档案资料先行数字化。二是加强学习培训与考察调研。由于数字化对核地勘单位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任务,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数字化前的学习培训、考察调研极为重要。通过学习培训强化提高对数字化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通过考察调研可借鉴其他行业开展数字化工作的成熟方法和先进经验,以少走弯路。三是规范、统一全局性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使电子文件在通用标准、环境下能被正常浏览、使用和转换,以期达到互通兼容、统一维护、统一升级、信息共享的目标。四是地质局档案馆要加强对下属地勘单位数字化工作的指导、监督,对已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要统筹规划,具体分工与合作,避免重复工作造成浪费。

2.2 数字化具体实施阶段

由于铀矿地质档案资料涉及核工业国家秘密,而数字化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多,任务重、工作量大,因此在数字化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档案实体、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和质量管理。一是强化所有参与数字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从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制定数字化安全保密工作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安全漏洞;采取数字化加工网络与外网物理隔绝、安装干扰器和防火墙、加装密码设备等安全措施,从硬件设备上切断泄密途径。二是要建立责任机制,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操作规范。对档案实体在整理、扫描、录入、识别、校对、图像处理、目录建库、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各个作业环节和流程中要进行详细的交接登记,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档案资料原件与信息数据的绝对安全。三是保证质量。数字化过程中任何一个工作环节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比如前处理要数据准确、标识清楚;扫描要维护档案原貌,所记载的信息内容要与纸质档案原件保一致,齐全完整,图件清晰真实有效符合质量标准;光盘刻录要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能够独立浏览和检索,以保证数字化成果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对折卷扫描的案卷要及时装订,恢复原貌。

2.3 数字化后电子档案的保管与应用阶段

地质资料数字化后,面对新型存储载体电子档案如何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及有效利用是档案人员面临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首先应做好数字化成果的入库检查验收。对每一件电子文档都要进行全面检查,看其能否正常打开读取、浏览和使用;文本部分与附图类的编排顺序、编制格式、文件命名及组织方式、目录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光盘表面是否有物理变形,有无划痕、斑点、霉变或携带病毒,发现不合格应重新制作,确保光盘所存数据的有效读取。二是认真研究实践、不断提高数字化成果的保管与利用水平。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需要依据其特性和软硬件平台在一定的技术环境和采取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下进行,涉及许多方法、技术、标准的建立,因此除建立铀矿地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定期检测维护、安全有效提供利用上做好做足文章。三是尽快改善档案管理队伍人才、知识结构,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地质资料数字化后,对数字化成果电子档案的保管、查询检索、计算机及其相关管理软件的操作应用以及数据库建设的维护更新,都对现有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地勘单位档案员队伍中极少有既会档案管理、又懂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急需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及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人员相关基准的强化培训,迅速提高他们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做好传统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的转型工作,为核工业新一轮地质找矿提供坚实的地质数据信息资源服务与保障。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二次开发利用

叶翠莲 乔智国 林永茂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达州 635000)

摘要 本文对气田工程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过程进行了阐述,针对气田勘探开发特点并结合生产需要,介绍了档案数字化处理方法、网络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在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档案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建立了工区三维GIS地图信息系统,并在工程设计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关键词 气田 工程地质档案 数字化管理 二次开发

引言

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将形成涉及地震、钻井、完井、测井、固井、测试及生产信息等众多工程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既是气田勘探开发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属于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程度逐步普及,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加快工程地质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促进档案信息的共享与利用已成为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1]。

1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资料涉及众多专业,涵盖了气田勘探开发的全过程,档案资料庞杂,类型众多。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存在人工检索效率低、查阅不便、易损坏、占据空间大等缺点,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将彻底改变档案的利用方式,突破纸质档案利用的局限,促使档案管理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信息服务职能转变。气田工程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1 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工程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①对库存资料的清理与分类。根据馆藏资料内容划分为书刊类、地质科技档案类、图件类、基建档案及学术研讨报告等类别。②将不同类别的资料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地质档案资料目录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机读目录和目录数据库,利用人工将大量的档案信息进行著录、标引和录入。在进行档案目录数字化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及其机读目录数据的录入工作,以建立高质量的档案目录数据库[2]。③进行档案全文数字化,将上述不同类别、不同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的地质档案资料通过计算机录入、扫描、转化处理等方法,把文字、图件、图表、图像和声音等工程地质资料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文件,并存贮到磁盘和光盘等物理载体上。同时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对新产生的各类资料实施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本资料同时上交和汇交,对新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和存储等处理。纸质地质档案资料经过计算机一系列的数字化处理后生成数字化档案(即电子档案),为实现工程地质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存管理、借阅查询、开发利用和复制等数字化管理建立基础。

1.2 网络数据库的建设

网络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手段。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的最大特点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流动,因此需要从功能、可操作性、标准化、稳定性、安全性和功能的扩展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建立实用的档案管理系统。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在考查、借鉴了当前国内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要求,利用ASP.NET网站及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技术,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地质资料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数字化档案划分为地质科研档案(包括油气田开发类、科学技术研究类、测绘类等)、光盘备份、书刊类、图件、基建档案、学术研讨报告及多份库共七大类资料,包含了资料上传、资料检索、借阅资料、资料下载、新到资料查新等7个子系统(图1),针对作者、编著时间、主题词或摘要、其他检索词及组合条件等内容实现了模糊查询、全文查询和精确查询的功能,选中检索到的目标文件可以进行资料借阅申请或在线阅读等功能。

图1 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组成

1.3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体现。与传统档案资料管理方法不同的是,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是与计算机、电子档案、数据库和网络紧密联系的。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工区地震原始资料、单井钻完井及投产的各种原始资料、相关科研成果报告等各类工程地质资料。这些资料分别由设计、施工及研究单位提交至档案管理中心并经过档案管理中心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料及时进行分类、编号、立卷、归档,并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形成的电子档案上传至网络数据库,提供对归档文件的信息查询、借阅、下载等数字化管理[3],其管理流程详见图2。

图2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流程图

2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二次开发利用

随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深入,用户已不仅仅满足于历史资料的信息查询服务,更希望能够对已有数字化档案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利用数字化档案对现实工作提供帮助,甚至完成部分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随着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各类施工设计的编写任务日益增多。为了规范化设计编写过程、提高设计编写效率、保证设计质量,西南油气分公司在现有工程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西南油气分公司工区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图3),并在工程设计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建立的西南油气分公司工区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卫星地图的基础上增加了工区输气管线、井位部署、道路交通信息、井场环境信息等不同同层标签。通过选择不同标签,可以叠合显示相关图层数据,并能够实现相关地图信息的放大、缩小、移动、截屏保存等功能,能够为井位部署、输气管线布局等决策提供直观的参考依据。另外,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还加入了已有井的井史资料,主要包括钻井、完井、测井及测试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在编写新井钻井地质设计时,可以通过选择相邻井,对预钻井进行构造图、层位对比图的绘制,自动形成预钻井地质构造特征等基础信息,并可自动生成文本文档,初步实现了钻井地质设计的自动化编写。

图3 西南油气分公司GIS地理信息系统

3 结语

气田工程地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类整理、数字化处理并充分利用网络及数据库技术,把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与网络化数字化管理相结合,实现了气田工程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经授权许可的使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或下载相关资料。在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针对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工区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工区井位、管线分布等信息的直观显示,同时利用已有井井史资料,初步实现了钻井地质设计的自动化编写,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地质档案的二次开发利用,为气田工程地质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李婕,沃恒怒.地质资料数字化的作用及推进数字化工作的途径.地质学刊,2008,(4):340~342

肖希明,孟雪梅等,信息资源建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78

金华英.初论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贵州地质,2008,(2):158~160

朱毅.NET程序员面试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标签

本文网址:/cgal/7683.html

相关资讯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