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长盛体育
欢迎来到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土地档案管理系统

时间:2023-01-30 作者:老师 来源:网络 点击量:

土地档案管理系统

刘莉 张定祥 黄思红 耿冲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

摘要:在项目背景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元数据管理的土地数据资料库服务系统建设的设计要求,全面分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土地资料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并对该系统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元数据;土地调查;资料库系统

目前,国家级土地调查评价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档数据,涉及社会经济、自然、气候等多方面地专业数据,这些专题数据由于来源不同的系统,数据格式、保存介质、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和数据精度不一,很难直接使用。为此,从有效保护和挽救现有土地数据资源、加快土地调查数据资源整合和深化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应用,推动国土资源调查土地数据集成共享与科技创新,满足国家土地资源监管要求,提高自身业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为社会提供统一有序的数据资料服务等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金土工程”的实施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工作准备,提出开展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调查数据管理与集成系统建设,以此构建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数据管理共享平台。本文仅就该系统中资料库子系统建设作简要介绍。

1 设计要求

在对土地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中资料库的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料库功能的总体设计,建立基于元数据的土地资料库子系统,可以满足土地资料库元数据批量入库、质量检查、查询、共享发布等功能需求。完成土地资料库元数据采集器开发,基于网络的主机—客户端,实现分布式元数据采集,具有一定智能化。资料库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对现有国家级土地调查评价全部数据进行初步整合,并建设相应元数据库,构建土地资料库。实现元数据检索、数据查询、数据预览等功能。在建立资料库之前,对以前独立建库和数据采集的原始数据特征,以土地资料数据的“专题分类+数据类型+空间范围”信息确定合理的目录组织结构,同时根据其他数据特征作为数据命名规范的参考,以便将各种原始数据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中。

2 土地资料库管理系统设计

2.1 元数据采集标准

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中数据集及提供信息服务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了数据集的标识、质量、空间表示、空间参照、内容、数据分发、元数据参考以及引用、时间和联系信息等,适用于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集的描述及共享服务。同时记录在整个数据流程中有可能对土地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操作的相关信息,并以结果元数据信息的形式加以体现。元数据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数据文档建立、数据发布、数据浏览、数据转换等。元数据对于促进数据的管理、使用和共享均有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元数据是在国土资源科技共享项目制定的《国土资源科学数据共享核心元数据》(草案)基础上,以满足土地数据整合集成管理和共享服务需要,增加了与数据管理和项目有关的信息。本标准定义了用来描述土地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中数据集及提供信息服务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了数据集的标识、质量、空间表示、空间参照、内容、数据分发、元数据参考、引用、时间和联系信息、数据来源项目信息、数据管理信息和数据存储信息等,适用于土地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数据集的描述及共享服务。

2.2 资料库数据存储目录设置规则

土地资料库保存的数据涉及多专业、多尺度、多格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大部分数据是具有时空特征的数据。统一的数据目录规范和数据命名规范是数据有序存储和管理的基础。土地数据具有专题特性、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尺度特征、多格式特性等多重特征。无论是通过目录和命名规范均可以建立规范管理。但是单一采用文件目录会使得文件目录层次过多,文件查找速度较慢。仅采用命名规范进行规范,则会使得文件命名冗长,数据阅读和存储均发生困难。由此可见采用单一的目录规则或命名规则均不是很好的数据分类方法。

土地资料库数据目录划分的原则是按照专题特征→文件类型→空间组织的顺序进行划分。数据比例尺、数据时间在数据命名中进行表达。

2.2.1 按照专题特征分类

一级目录是专题目录,共分为12个目录,具体为:①自然背景;②基础遥感;③社会经济;④土地利用调查;⑤土地利用监测;⑥地价监测与管理;⑦地籍调查与管理;⑧土地规划;⑨土地评价;⑩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土地科技档案; 土地应用产品等。

鉴于专题特征的复杂性,并考虑项目工作需要,专题特征目录下设子专题目录。二级目录按子项目类型划分为:①自然背景目录下分为:DEM、DRG、DLG、DOM、地势地貌专题、地质土壤专题、植被生态专题、其他专题等。②基础遥感专题目录下分为:航空相片、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③土地利用监测一级目录下分:城市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开发区监测、基本农田监测等。

2.2.2 按照数据类型分类

①数据集(数据集特指可多空间特征、多图层存放的数据文件,如Geo DataBase.不包括一些地图描述的工程文件如MapInfo的Wor文件);②矢量;③统计信息;④影像—栅格;⑤文档;⑥应用程序;⑦多媒体等。

2.2.3 按照数据空间组织分类

①国家;②省;③市;④县;⑤项目特指范围;⑥分幅。

2.3 资料库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宝盈长盛体育

依据习惯,数据的命名通常包括数据的空间、时间、内容和精度等信息。如TM1203 1_20000605指2000年6月5日成像的轨道号为120/31的TM影像。

2.3.1 数据命名规则

依据数据命名在空间、时间、内容和精度四类信息基础上扩展的原则,同时考虑各类数据的不同特点,采用以下主要命名规则:

(1)卫片[传感器(或卫星)-轨道号-成像时间-其他附加信息]。

(2)航片[传感器-航带位置编号-成像时间-其他附加信息]。

(3)标准分幅图件[分幅号-数据内容-数据代表时间-其他附加信息]。

(4)行政范围图件[行政范围-数据内容-数据代表时间-比例尺代码-其他附加信息]。

(5)文档[数据内容-文档创建时间-其他附加信息]。

(6)其他[数据内容-文档创建时间-其他附加信息]。

2.3.2 数据入库数据类型

根据数据的分类,系统要处理的数据包括四种:

(1)单文件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资料形式,指的是单独存在就能代表数据资料的文件,这类数据能够在资料数据目录文件列表中像Windows资源管理器一样显示数据。

(2)文件集 这类数据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空间关联数据,如Shape 图层数据一般包括三个或者五个关联文件;另外一种是原始资料被人为分成若干,为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需要将各个部分的文件合成一起,形成一个文件集。

(3)文件夹

(4)编目 编目资料是以非电子形式存在,原始数据不存在于本机磁盘/移动硬盘/光盘/网上邻居上,所以不要选择资料位置这一个过程。

2.4 文件存储设置 (在线、离线)

资料库数据要求实现灵活的在线和非在线处理,对于放在磁带上等非在线数据虽然包含目录结构和规范命名不存入资料库,存放在临时空间,由相关人员采用手工方式存储到非在线设备上。其他业务部门入库资料只是存入临时空间,由中心管理员确定后决定是否在线。数据存档可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如按照项目数据存放在同一磁带上,但记录其在线目录的位置。

2.5 功能模块设置 (表1)

表1 土地资料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续表

3 应用案例

目前利用土地资料库管理系统,项目组进行部分土地利用专题数据资料的入库。完成约220县(区)的1∶1万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和全国土地详查2000多个县1∶5万分县土地利用扫描图的资料库入库。以上数据整合入库具体包括形成以县为单元的元数据项填写、数据文件命名标准化、分类目录入库,标准数据保存备份。土地资料库数据发布平台建设已经完成部署,目前可实现全国2000多个县的1∶5万土地详查扫描图件以及200个县区“数字国土”1∶1万土地利用建库数据元数据查询服务。在客户端服务器上,用户可根据身份和数据保密级别进行元数据查询、数据(集)浏览、数据条目检索、可分发数据下载。部分数据的获得需要在查询基础上,直接到数据中心通过磁盘进行分发。目前一般采用的服务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提供不同的数据查询与检索的方式和条件供用户查询与利用;一种是提供不同的数据服务包通过数据分发管理提供给相关人员下载使用。部分数据的获得需要在查询基础上,直接到数据中心通过磁盘进行分发。

宝盈长盛体育

4 结语

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信息是最主要的基础国情信息之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宏观管理决策、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繁荣市场经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调查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开展,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已有丰富的积累,数字化信息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面向政府和社会用户的业务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建成了大量的数据库系统,积累了海量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在国家明确要求土地资源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数据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挖掘,是形成土地管理科学决策的基础。此外,要充分发挥土地调查评价数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家科技数据资源共享也必须对土地数据进行整合、集成和专题建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土地调查评价数据的有效整合集成,充分发挥土地调查评价数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与决策水平和促进国家数据资源共享。基于网络的主机—客户端元数据和数据采集入库,实现分布式元数据采集。土地元数据录入、管理、分发和发布一体化设计,可实现元数据录入后,即可在发布系统进行查询,有助于数据资源的应用。目前,国土资源科学数据网已经开通,并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研究急需的土地利用数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副部长鹿心社参观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

2001年11月,在深圳召开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田凤山部长强调“整体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以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宗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与国土资源工作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形成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

2002年我部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规划和部署,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方针,边建设,边应用,取得了明显进展,包括全球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与找矿历史、世界能源消费、世界矿产资源储量、世界矿产品贸易等十多个方面的大量信息,在国土资源部内外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2002年底还将建成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数据库、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系统、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系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系统、全球油气信息服务系统等。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土资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

国土资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以公文流转为主的应用系统,其内容包括公文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和个人事务等模块,该系统于2002年7月26日正式通过验收。

国土资源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运行于部机关内部局域网,目前已注册用户409人。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于2002年9月2日开始正式在部机关运行会议管理模块。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转变办公方式,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研究

元数据标准体系内容包括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的内容组织、构成方式、统一标记语言(UML)类图、元素属性及其描述等内容。本标准的体系结构既接纳了现有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又与现有的国家标准相协调,符合国土资源信息的基本特点。

核心元数据的每个包都有对应的实体或聚合实体。用UML类图描述这些实体的结构与组成,用数字字典对相应的实体与元素进行详细说明(名称、定义、约束条件、最多出现次数、数据类型以及域等)。UML类图与数据字典一起构成了核心元数据的完整描述,是用户理解与实现核心元数据的基础。

元数据软件模型是元数据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目的的元数据实施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元数据管理系统由元数据编辑器、元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元数据发布系统三个系统组成,解决了元数据生产者和用户所关心的问题。

三个系统中元数据编辑器是相对独立的,为解决元数据生产者数据的编辑和建库,管理系统将已建库的元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将数据质量合格的元数据信息发布到英特网。

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天津市基于WebGIS技术的规划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

该项目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基础上,以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业务为核心,以天津市空间资源信息整合为基础,通过业务流程的设计、重组,采用WebGIS等技术,实现了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图文—体化的管理。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了三层浏览/服务器(B/S)结构,实现了基于工作流的结构审批、保证了信息集成化管理和动态更新,系统的图文一体化程度高。该系统综合应用了图像压缩、四叉树编码、金字塔图像索引、数据抽取等技术,整合了天津市市区范围内30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形数据,实现了海量数据的有效组织和高速存取。通过建立数据标准规范和专题数据的转换,形成了该系统数据的更新机制。经一年多的运行,性能稳定,大幅度提高了业务审批效率,全面提高了

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平,对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产生了积极作用。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襄樊市城区地籍管理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以MAPGIS为平台,以地籍管理为核心,逐步扩展到土地管理的相关业务。系统具有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存储管理襄樊市全部土地信息;将土地管理基础信息如查询、检索、访问、修改、更新等与业务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结合起来;在地籍管理的基础上,扩充了土地详查、局长办公、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土地监察、档案管理等子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图形数据放入商用数据库中管理;利用GIS时间维管理技术,可以对宗地进行历史追踪,从而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采用工作流驱动技术,开发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工作流软件包,提供了最终用户通过工作流操纵系统的方式。

存量建设用地流程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违法用地查处业务流程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示范

为了将全国(油气系统除外)各岩心库、副样库、标本库等实物库房中所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账本按标准化格式进行编录、入机、建立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为动态掌握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提供元数据信息服务,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检索查询网络化,建设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该数据库已包括湖北、福建、黑龙江和内蒙古等4省区41家地勘单位59处库房所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账本信息,及相关的地质报告的内容提要和钻孔的地质编录信息,其他地区的数据将逐渐加入。该数据库已具有实物地质资料数据汇总统计、行政区域检索、实物地质资料类别检索和图形检索等四项功能。

该数据库符合最新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要求,它的建成将改变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长期锁在库房里而难以转化应用的状态,克服了过去手工账本查找困难、统计不便、提供迟缓等问题,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手段上的突破,有利于矿业开发,有利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和二次开发,有利于使实物资料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海底矿产资源图数据库

该数据库集现代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GIS绘图技术和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成果为一体。本数据库不仅具有查询功能,而且还包括一个绘图子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能根据图件所表达的主题绘制不同的图层,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图层的叠加和组合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新图件。本数据库结合了最新的图像处理软件构成功能强大的图像分析子系统。

海底矿产资源图数据库,内容包括了目前得到国际上公认的五大类深海底矿产资源类型: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磷块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了具有绘图和图像处理功能的子系统,初步实现了海底矿产资源图像资料及有关数据的集成化、信息化。

2002年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报告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摘要论文怎么写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工作由多部门协作完成,由于各政府部门所采用的登记程序与信息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影响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与相关理论知识,在本文中研究了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不动产 登记工作 管理基础平台中图分类号:F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34-01由于不动产登记工作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各个政府部门独立地对不动产登记工作进行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工作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正加紧研究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平台建设研究工作,该工作对不动产登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不动产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发展。1.平台建设思路1.1 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和研究分析已有的不动产(土地、房屋等)调查、登记簿册、图件成果、软件系统、和数据库成果的基础上,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通过梳理土地、房屋、相关权利登记业务流程,结合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管理需求,建设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全流程网上运行;通过制定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交换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基本形成标准统一、内容全面、覆盖全市、时序清晰、相互关联、布局合理、实时更新的不动产登记数据资源体系;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审批和交易信息网上实时互通共享;实现向同级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共享的信息完备、准确、可靠;最终实现各类不动产从分散登记到统一登记的转变,实现对不动产的全面、统一的监管,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1.2 开展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按照中央和省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为全面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在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遵循《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以建设实用性、规范性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为目标,实现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信息的统一确权登记。目前关于不动产整合的基础数据主要集中在不动产登记局。存在着土地档案数据未电子化、房产数据无矢量坐标、土地登记数据无固定坐标基准等诸多问题。要求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实现:统一整合标准,规范建设方案;加强整合力度,深挖数据价值;加强检查力度,确保数据质量;数据的继承性与可持续性。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整体流程如下图1所示:2.不动产登记管理基础平台的实现2.1 基础平台的总体框架以国家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总体框架为指导,构建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整合服务和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对不动产登记资源、应用服务进行整合,统一配置、集中管理与调度,提供服务。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整合和不动产登记发证系统的建设将采用Oracle、ArcGIS等成熟可靠的软件产品,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进行设计,运用优秀的企业级软件开发框架开发建立系统应用框架。采用C/S与B/S结合的多层架构进行组织,确保系统的优越性。总体框架如下图2:2.2 部署模式采用大集中的部署模式,即不动产业务应用系统和不动产数据库均部署在不动产登记局,系统在部署上采用网络分布的B/S运行模式通过不动产业务专网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管理和不动产数据共享,县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不动产业务专网连接到市级开展不动产业务办理、信息共享查询等工作。在不动产业务专网的基础上,提供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共享、查询分析服务,为房产等相关审批交易部门提供数据推送共享服务。系统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上报省级平台。通过与互联网对接,提供公开查询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查询服务(见图3)。2.3 登记发证系统建设内容2.3.1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及应用管理系统系统实现对所有不动产登记管理所需要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等各类数据管理,支持不动产单元图形处理、数据分类查询等功能,为不动产登记提供数据支撑。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包括:权限管理、流程管理、图形配置管理、统计分析配置管理及数据共享服务管理等。2.3.2不动产登记发证及档案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缮证、缴费发证、归档全流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通过不动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电子档案的有效整合、档案数据安全的有效管理、档案信息的高效共享利用。2.3.3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按照特定策略组织存储的覆盖不动产登记结果数据的数据集合,对不动产登记信息相关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图片等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组织、存储、管理、维护和更新,满足不动产登记数据的检查入库、组织管理、查询检索、导入导出、数据分发、专题制作、更新维护、日志管理、监测预警等要求。2.3.4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查询分析系统面向国土、住建、林业、农业等交易审批部门,实现不动产登记-审批-交易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同时系统面向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服务,满足这些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对不动产登记信息查验需求。3. 结语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广大平台研发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善于总结借鉴优秀的技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秉持认真严谨的精神,从而促进我国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长足进步。参考文献[1]何欢乐,姜栋,张鹏.切实推进中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新思路――解决分散登记问题的过渡期方案[J].中国土地科学.2013(07)[2]车娜.如何迎接“统一”到来――不动产登记研讨会述评[J].中国土地. 2013(06)[3]成建国.在探索中前行的动态样本――深圳市不动产登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土地.2013(06)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制定本暂行规定。第二条 土地管理档案是指土地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在各项专业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等文件材料。第三条 土地管理档案包括: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土地管理教育档案等。第四条 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则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凭证,具有法律效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的领导。第五条 按照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档案应由本单位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收集在土地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积极提供利用。第六条 土地管理档案事业所需经费要列入本部门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经费计划。第二章 土地管理档案机构职责及人员第七条 国务院和地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和本辖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以上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第八条 国务院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档案处;地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档案科(室),并配备相应的人员。第九条 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国务院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1.惯彻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制定与修改全国土地管理档案工作制度、长远规划;
  2.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收集和保管本机关档案,按规定积极提供利用;
  3.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国土地管理档案工作;
  4.组织交流、推广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经验,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5.督促本系统和本单位土地管理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6.各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土地管理档案的有关统计报表。
  二、地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1.贯彻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制定与修改本行政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制度、长远规划;
  2.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收集和保管本机关档案,按规定积极提供利用;
  3.指导、监督和检查本行政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
  4.组织交流、推广本行政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经验,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5.督促本行政区和本单位的土地管理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6.向上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本地区档案主管部门报送土地管理档案的有关统计报表。第十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职务的评定、聘任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相同。第十一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和档案业务水平。第十二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动时,在调动前要认真办理档案交接手续。第三章 土地管理档案的管理第十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把土地管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中,列入部门的职责范围。第十四条 土地管理档案的收集和归档。
  1.土地调查、登记、建设用地、案件处理或其他项目,在任务完成后,该将项目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组成保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后,向档案部门归档。
  2.土地管理工作形成的其他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组成保管单位,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在第二年上半年向档案部门归档。第十五条 土地管理档案应在业务部门立卷的基础上,按《土地管理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的原则进行分类、保管。第十六条 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一、凡具有重要凭证和长久查考、利用价值的作为永久保存;
  二、凡在30年至50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为长期保存;
  三、凡在30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为短期保存。

如何做好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档案管理要健全“一个机制”
  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是落实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重要历史见证,是还原整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原始记录,是调处农村土地经营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始依据。
  要实现确权档案管理与确权登记工作同步推进、协调开展,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全过程档案完整、准确、规范和有效利用。要成立土地确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承包地确权和档案工作。县级农办全面负责土地确权各项工作的总体推进,县级档案局负责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镇(区、街道)、各村(居)均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多级联动机制。制定市、镇、村考核办法,形成了市政府为责任主体,县级确权办公室组织实施,镇(区、街道)具体落实,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体系、跟踪服务,目标任务要抓好“两个重点”
  一是要抓好建立健全三级档案资源体系这个重点。档案资源建设是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服务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县级确权办要紧扣承包地确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注重分级抓好档案收集和归档,做到各门类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建立县、镇、村三级档案资源体系。市农办要对承包地确权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建立全县承包地确权档案数据库;各镇(区、街道) 要对承包地入户审核、确权纠纷调解、情况汇总、承包经营权证发放登记等档案的收集整理;村级在对土地确权过程中的农户签字确认合同、照片、确权预验收等档案进行收集整理,要形成以县农办为主,镇、村各有侧重的三级档案资源体系。
  二是要抓好档案指导服务这个重点。县级档案局要把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档案服务作为做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第一时间对测绘公司工作人员、各镇农经站及各村(居)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对确权工作中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形成质量、整理方法和档案安全保管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确保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在确权工作推进过程中,档案局业务科室同志要深入镇、村一线,从源头上了解确权工作中形成哪些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必须要收集;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要到基层现场进行指导。
  三、加强督导,强化检查,工作安排要实行“三个同步”
  一是计划要同步。要召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动员大会,快速启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县级政府要下发实施意见,要将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同步安排。
  二是布置要同步。确权办要下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整理要求》,要明确档案检查验收标准,要规定市、镇、村三级在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要提出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要求分管镇长亲自抓,各镇、村要确定一名熟悉政策、责任心强、懂业务的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完整,分类准确、确保土地确权成果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是落实要同步。县级政府要组织召开承包地确权和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具体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要求经费、督导、考核同步落实到位,形成有效的档案工作运行机制。在安排承包地确权工作经费时要同步安排档案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为各镇、村提供档案工作经费保障。
  四、统一标准、规范整理,业务建设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要坚持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形成的档案资料来源广泛、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数量众多。为此,收集资料时要做到齐全完整,这是档案资料来源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严格按照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和相关要求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要求土地确权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声像实物都必须及时收集归档,重要文件材料的历次修改稿必须保留,做到“应收尽收”。
  二是要坚持文件材料形成质量符合要求。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要严把档案材料形成质量。所有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复印件、传真件不得归档,文件材料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所有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手续完备,签字、盖章、日期等齐全规范;所有归档文件材料要规范,一律使用黑色水笔,不得使用铅笔、彩色笔或圆珠笔等易褪色用具;所有签字必须要用黑色水笔,不得打印,公示图不得用易褪色材料打印;照片、声像及其他非纸质档案要配以相应的目录和文字说明,并确保载体有效。
  三是要坚持档案整理标准规范统一。整理是否规范标准关系到今后查阅利用能否方便高效,各地根据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整理细则》的规范流程,分门别类地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综合管理类、确权登记颁证类、纠纷调处类以及特殊载体类的整理。
  四是要坚持档案实现集中统一保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是一项很重要的民生档案,必须由档案形成单位集中保存,科学管理,不得分散。县农办的确权登记类档案通过验收后30日内要移交市档案馆;镇级土地确权档案统一存放各镇(区、街道)档案室;村级土地确权档案如果村保管条件有限,可以确定统一由镇代为保管,存放各镇(区、街道)档案室。
  五、严格要求、强力推进,档案工作要做到“五个及时”
  一是文件材料及时收集。要及时收集文件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文件材料的散失,尤其是权属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变更材料和原始记录,要求镇、村土地确权过程中的每个时间段的文件材料必须及时收集,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是档案整理及时跟进。为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同步推进,镇、村要抽调专门人员、协调各方力量,将工作进行分解,对已办理完毕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及时规范整理归档。
  三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档案质量是第一生命,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进行多次复查,查找错误和遗漏,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全面的纠正和补缺补差,严格控制档案资料差错,保证土地确权档案整理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与档案馆及时衔接。土地确权档案整理必须符合进馆要求,县农办土地确权系统要第一时间与档案馆进行对接,对接过程中存在问题要根据进馆要求进行调整。
  五是验收结束及时移交。承包地确权档案整理结束后,县级确权办要将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档验收,验收后30日内要将把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纸质档案和确权登记数据库及电子文件等移交至县级档案馆保存。

国土局档案管理工作是外包的吗

您好,国土局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土局的工作人员完成的,
不会外包的,里面的很多资料都是涉及到机密的,
都是不对外公布的。
望采纳,谢谢

标签

本文网址:/cgal/8858.html

相关资讯

我是中博奥客服:小奥
中博奥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1015869号-8 Copyright © 2023-2024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8937133779

To Top